iPad Air 主站評測

SONY DSC
SONY DSC


還記得在 Macbook Air 登場時,大家對於「Thinnovation」的驚嘆嗎?事隔 6 年,這次我們又再度看到了 Air 這個產品名出現在 Apple 的平板電腦產品之上了。不過,相較於 MBA 犧牲了光碟機換取的輕薄,這次的 iPad Air 倒是沒有什麼折衷:依然保持著 9.7 吋的螢幕大小,以及近來主打的視網膜(Retina)螢幕解析度與相同的 10 小時續航力(官方數據),但卻藉由薄框縮小了體積,還有將重量減至 1 磅也就是 469g 的超輕薄表現。重點是 iPad Air 也沒有因為變得苗條而犧牲效能,帶來與自家旗艦手機 iPhone 5s 相同的 64 位元 A7 處理器 -- 時脈甚至還超越,提供了新世代的運算能力。

如同以往,新款 iPad 推出都是保持著一樣的價位水平:從 US$499 / HK$3,888(約 NT$14,700)起的 16GB Wi-Fi 版本,到最高規 128GB + Cellular 版本則是要價 US$929 / HK$7,288(約 NT$27,300)都與前代價位沒有什麼分別,所以單就價位上,iPad Air 絕對還是穩穩地站在高階市場當中。不過它的表現是否真能穩坐在高階市場中,不被其他平板給比下去,就讓我們這次的評測給各位一些參考囉。


從有點圓滾滾設計的第一代 iPad,到輕薄到令人驚奇的 iPad 2 登場,Apple 當時讓市場見識到他們在產品設計上的技術優勢。而到了 Retina 世代的 new iPad(3rd)與拋棄 30pin 連接介面的四代 iPad,則是都為了螢幕而稍微變厚變重了一點。iPad Air 則是將更輕薄於 iPad 2 的身材帶回 9.7 吋螢幕大小的平板電腦產品系列上,採用了 iPad mini 上的設計元素,讓 iPad Air 看起來就像是部大尺寸的 iPad mini(不過 iPad Air 已經沒有黑色,取而代之的是太空灰與以往常見的白色顏色選項 -- 金色也沒出現啦!),充滿了 Jony Ive 的新設計語言 -- Air 之名更是恰如其分。

它 7.5mm 薄、469g(Wi-Fi 版)/ 478g(Cellular 版)-- 相較於前代(iPad 4)薄了 1.9mm、輕了約 185g 的輕量級表現;與許多人還在使用的 iPad 2 相比 iPad Air 則是輕了約 132 - 135g、薄了 1.3mm,可說是完全足以扛起 Air 之名啊。而用起來的感受?主站編輯簡短地用「iPad Air 是自己使用過的 10 吋平板中用起來最舒適的平板電腦」說明一切。


雖說 iPad Air 變得更輕更薄,不過他並沒有因此而變得不堅固 -- 一樣的 Unibody 構造讓它拿起來感覺依然提供了如前幾代 iPad 一樣的可靠感覺。邊緣也有新世代 iDevice 的切削邊緣,帶來不同於以往產品的質感 -- 當然,喜不喜歡就要看個人了,更別說從 iPhone 5 初使用此技術之後,便已經被不少使用者抱怨這邊框設計很容易被刮傷囉,但貌似想要用近代 Apple 行動裝置的朋友都躲不掉了吧。

以往底部單邊喇叭孔的設計也變到底部的左右兩側,中間自然就是 Lightning 傳輸埠的棲身之所囉。銀白色版本的 iPad Air 機側按鈕顏色都是銀色的,而且音量調整鈕也變成上下分開(重覆一次,就像 iPad mini 一樣 XD),Apple 將第二個麥克風孔放在了接近頂部處做為降噪用途;Cellular 版本的 SIM 卡也改為 nano-SIM 了,並且移到了右側不是用來裝 Cover 以及與音量同側的底部。


談到網路連接的能力,在支援度上 iPad Air 滿值得讚許的。它可以支援 14 個 LTE band(1/2/3/4/5/7/8/13/17/18/19/20/25/26) ,DC-HSPA+、UMTS、GSM / EDGE、CDMA 與 EVDO(Rev. A and B)。再加上基本的 Bluetooth 4.0 與 aGPS / GLONASS 的支持,還有雙頻 802.11a/b/g/n 的 Wi-Fi 無線網路,以及 Air 相較於其他 iDevice 的最大不同點:MIMO(Multiple input,Multiple Output)連線能力 -- 一個在平板電腦產品中開始變的常見的規格,可以讓裝置間的傳輸更快。根據 Apple 的說法,MIMO 將可讓傳輸速度提升至雙倍(最高 300Mbps),可惜我們這次沒機會進行這方面的深入測試。

SONY DSC
SONY DSC


在提出這麼多與前代的不同之處後(但與 iPad mini 倒是有很多地方「相同」),有一個地方倒是始終如一,就是那顆回歸一切到原點的「Home」按鍵。很可惜地,這次蘋果並沒有將旗艦手機上的 Touch ID 放到新的高階平板 iPad Air 上 -- 是說,新版的 iPad mini with Retina Display 也是沒有啦,該公司並沒有解釋為何會獨漏這個規格,但可預期的是,這項規格應該很可能會在次世代的版本上看到(吧)。

螢幕的解析度並沒有改變,iPad Air 保持著 2,048 x 1,536 的解析度,達 264ppi。而如同我們前幾次的評測一樣,這樣解析度的螢幕看起來就與三代、四代版本一樣好。提供了十分優異的可視角,當然戶外的亮度表現也沒有太多差異,雖然我們很享受這顆螢幕帶來的觀賞感受,不過其實就規格而言,iPad Air 的 Retina 螢幕已非半年前一樣是市場上的頂級規格了。

像是 Android 陣容裡的 Nexus 10 與 2014 版本的 Samsung Galaxy Note 10.1 就提供了超越 Retina 解析度的 2,560 x 1,600 規格,更別說同解析度下,自家的新世代 iPad mini 也在畫素密度上勝過 iPad Air 了呢。

軟體

在 Air 登場前沒多久,iOS 推出了 7.0.3 版的更新,所以這部新裝置一出廠,便搭載了這個此時此刻最新版本的系統出現,並且將最新的 iCloud 鑰匙圈列入了特色功能之中,讓使用者可以透過雲端儲存自己的密碼與信用卡資訊,跨 iOS 裝置間快速方便使用。所以 Apple 這次倒是沒有像以往會用類似 Siri 這類軟體功能,來劃出明確的升級分界線 -- 比較可能的應該就是 64-bit 的硬體架構分野。

相機


在目前世代的平板電腦上,我們都能獲得還算 OK 的相機規格,但始終究無法得到接近自家手機上的最新規格,更別說這次在 iPad Air 上的還是那 5MP 背照式 f/2.4 光圈的主相機了(閃光燈?當然沒有囉),基本上它的表現... 該怎麼說呢,就是跟前兩代 iPad 差不多,也都還算夠用。

主站編輯倒是有試了試 Air 的拍照反應,基本上在五秒鐘之內它可以拍大約 12 張的照片,反應倒是頗快。但我們原本預期 iPad Air 可能會因為效能提升,進而搭載一些新的拍照模式像是全景、連拍與慢動作攝影等。不過實際上就只有以往基本有的 HDR、正方形與簡單的後製功能而已了。

前置的 FaceTime 相機的畫素也只有 1.2MP 維持不變,可以支援 720p 的錄影。下面可以看到主站編輯用相機試拍的照片與樣本影片。




在規格都與前代相似的狀況下,我們可以分出差異的也許是收音的品質這點,透過雙麥克風的除噪功能 -- 在影片片段之中我們可以聽到聲音可以有比較清晰的表現,基本的畫質都算清楚,不過沒支援防手震的狀況下還是會有點晃動。翻轉到背後的相機拍攝時,便可以提供 1080p 的錄影規格,不過麥克風的表現感覺就沒有前置鏡頭所表現的那樣優異了。

效能與電池續航

SONY DSC
SONY DSC


大 iPad 家族的效能表現在過去一直都是相當強悍,包括第四代的 iPad 也都是我們「在當時」見到的最強 iDevice 產品。而 iPad Air 這次也不意外地超越了 iPhone 5s,得到了目前最高分的跑分成績。不過既然 iPad Air 的 1.4GHz CPU 略高於 iPhone 5s 的 1.3GHz,而且兩者同為 1G 的 RAM,會有這樣的結果倒也不意外。是說,總覺得 iPad 解析度更高,SoC 推起來應該要更辛苦才是,沒想到還是 iPad 有優勢啊。官方聲稱他們雙核的 A7 處理器晶片將可提供雙倍的效能與電腦算圖表現,亦減少了一半的開啓檔案速度。

在主站的 iPhone 5s 評測中,我們得知 A7 處理器除了更快更省電之外,而且還是 64-bit 的架構 -- 在全線新款 iOS 產品(好吧 iPhone 5c 除外)都是 64-bit 的狀況下,也給了開發者將 App 轉換到跟上此架構的誘因。系統的使用上,除了一些會有延遲感錯覺的 iOS 7 系統動畫外,iPad Air 執行得相當流暢。App 的執行速度也有快一點,不過這部分的差異可能還是在更大負載下才能看到顯著差異。遊戲,特別是 Infinity Blade III 這樣的 3D 遊戲以及 Vjay、iMovie 與 GarageBand,這類對系統有高負載需求的 App,當然是我們的測試重點。iPad Air 執行時運作起來沒有錯過任何拍子 -- 也沒什麼延遲掉格。

有意思的是,前幾代 iPad 在高負載下會有背部發熱的狀況,在 iPad Air 上則是變得不明顯,而且在我們使用一段時間之後,也仍是保持這樣的穩定溫度表現,所以當初對 iPad 發熱問題有遲疑的朋友應該可以放心了。下面我們帶來了 iPad Air 的跑分表格,供想要知道其效能表現到底有多好的各位深入了解一下。


相較於前代以及最新的 iPhone 5s,基本上 iPad Air 在各項跑分上都有提升超越。續航力方面,官方數據不意外地還是給我們了一個 10 小時的保證 -- 這已經算是各代 iPad 的基本標準了(為了此標準,Apple 當時還不惜增厚增重了 new iPad 呢,這可算是他們在平板電腦上的堅持重點)。不過雖然官方數據沒有變動,但 iPad Air 上的電池倒是縮小到了 32WHr(iPad 4 上是 42WHr),而原本有點擔心電池的「瘦身」會不會導致續航力有些許的縮減,但很意外地並沒有,有意思的是,續航時間甚至還進步了一點(這真的滿意外的)!在我們的標準影片測試下,iPad Air 整整撐到了 13 小時又 45 分鐘才熄滅。在我們的重度使用下,iPad Air 也撐過了一天半的時間 -- 當然,人還是得睡眠休息,但就是正常的使用測試這樣。


主站編輯還拿到車上去作為導航使用,連接上藍牙裝置並且在尖峰時段跑了 120 分鐘,此時電池則是下降了 40% 左右(螢幕都是全時開啓);還試了網路熱點分享對續航能力的影響,我們用 iPad Air 分享了約 6 個小時的行動熱點,此時螢幕上顯示的電池殘量則是還有超過 70%。總而言之,我們對於 Air 的續航力幾乎沒有不滿意的地方。


在主站編輯的導航測試下,iPad Air 的 GPS 訊號在行車時一直都保持不錯,並且都能跟得上車輛的移動動態。而儘管揚聲器的位置有所改變,但坦白講 iPad Air 上的音效聽起來還是與前代沒有什麼差異 -- 但可能要比較小心手靠在邊緣會擋住揚聲器(其實前代也是會)。針對 LTE 的支援在前段我們已經有提及我們手上的機器安裝的是美國 Verizon 的 SIM,在三球(格?)的收訊之下,網速可達 23.3 Mbps 下載與 11 Mbps 的上傳速度。

硬體選項與競爭對手

SONY DSC
SONY DSC


iPad Air 一樣擁有純 Wi-Fi 與 Wi-Fi + Cellular 行動網路的雙版本販售,顏色選項這次則有太空灰(黑色螢幕編框)與銀色(白色螢幕邊框)可挑選。容量從 16GB 開始到 128GB 都可以選擇(容量選項是雙倍奉還成長),彼此間的價位大概差了 US$100 的間距。Wi-Fi 版本的最低售價為 HK$3,888(約 NT$14,800)最高則是 HK$6,288(約 NT$23,800,128GB);Wi-Fi + Cellular 則是最低 HK$4,888(約 NT$18,500)最高 HK$7,288(約 NT$27,600)。而在我們提到其他競爭對手之前,其實 Apple 自己也將 iPad 2 的售價放到了更為優惠的境界,終歸著來講,就是希望在各價位下都能保持著讓大眾優先選擇 iOS 的平板來使用的吸引力。

接著看到節節進逼的 Android 10 吋平板大軍,Nexus 10 雖然在解析度與價位上都有著不錯的優勢(價位在 US$399),但可惜的是 N10 並沒有行動網路的選項,所以有這樣需求的消費者可能就得要看看它廠的產品囉。Samsung Galaxy Note 10.1(2014 年版)與 Toshiba 的 Excite Pro 則是擁有與 Nexus 10 相同的高螢幕解析度,價位則是來到 US$550 與 US$500(32GB),不過兩者(600g 與 630g)的重量貌似都不是 iPad Air 的對手。

所以我們看向重量與 Air 更接近只有 495g 的 Sony Tablet Z,要價 US$499(16GB)/ US$599(32GB)的它,除了輕之外還有日本產品重點的防水規格,整體設計又很有 Sony 的味道,所以也不失為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雖然螢幕解析度只有到 1,920 x 1,200 還是輸了一些啦)。另外,主站編輯也列出了在續航力上強壓過 Air 的 Windows 平板 Surface 2(US$499,32GB),還有 Nokia 最近推出要價 US$499 的 Lumia 2520 ,都是 Windows 陣線上的選擇之一。

總結

SONY DSC
SONY DSC


iPad Air 是我們評測過最好的蘋果平板電腦產品,它也是我們測試過最舒適的 10 吋平板電腦。並沒有幾間廠商能製造設計出如此輕薄且不會令人感到廉價不堅固的裝置,但 Apple 出色地辦到了(可惜不能像 Macbook Air 一樣可以輕鬆切菜啊 XD)。明顯的效能進步與小進步的電池續航力,都讓 Air 更吸引人,相較於前兩代 iPad 也更有升級或添購的理由。

對於在去年便已經很難下定決心下手的朋友,未來 iPad Air 在 2013 年還是有著不少競爭對手,緊接而來的 2014 顯然也會是這樣的狀況,畢竟市場上的競爭對手如 Nexus 10 就提供了很好的使用經驗與更低的價位,還有它廠不斷推陳出新的產品,也都吸引著消費者的目光,但 iPad Air 以其輕薄小的表現,還有優異的效能與續航等,也都還是在旗艦平板電腦選擇裡佔有一定的吸引力,跑著 iOS 當然也是重點囉。

此外,我們也不能忽略許多 iOS 的愛用者,會選擇終於加上 Retina 視網膜解析度螢幕的 iPad mini 2 購入,基本上大小 iPad 的效能在都是採用 A7 處理器規格之下應該會十分接近才是。當然,如果覺得稍稍變重的 iPad mini with Retina display 相對於變輕了許多的 iPad Air,這樣不到 140g 的差距之下,也許螢幕大反而是更好的選擇吧?

引用來源:Engadg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