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asonic Lumix GX7 將於 10 月底登台(更新:技術交流會問答與心得)


香港消息後隔了一天,台灣 Panasonic 也揭開了自家高階隨身型無反相機 DMC-GX7 的台灣上市資訊 -- 嗯,部分啦。這部擁有機身防手震、276 萬點電子觀景窗 / 翻轉螢幕、1/8000 秒最高快門速度,可說是數個願望一次滿足的 Panasonic GX1 後繼機型。其感光元件畫素仍然維持在 16MP,但號稱有了若干的表現增進,並且帶來最高 ISO25,600 的感度規格、4.3fps、1080p / 60fps(AVCHD 與 MPEG4)流量為 28Mbps 的錄影性能。還加入了由 GH3 開始加入的 Wi-Fi 無線連接功能,並且提供了 NFC 快速配對的機能。

台灣的上市資訊部分,今天僅有公佈正式開賣 DMC-GX7 的時間將會落在 10 月底,建議售價則是仍在研議中,可以確定的是將會有搭配新款 20mm f/1.7 定焦鏡的組合以及單機的版本,顏色方面則是全黑色跟銀色都會登場。今天台灣松下與當初 G5 與 LX7 在台登場時也一樣請來了原廠的人員進行技術的解說分享,想更深入了解 GX7 技術細節的朋友,可以繼續鎖定我們的文章更新喔!



更新:新增技術交流會的問與答,還有令筆者感到驚豔的新功能補充介紹與實拍圖集 -- 注意,由於這次發表會的 GX7 都還是非正式的韌體版本,所以畫質表現僅供參考。

Panasonic DMC-GX7 技術交流會問與答


這次台灣松下請來了日本原廠的井上義之先生來台灣與我們交流許多關於 GX7 的技術細節,現場是以問與答的形式提供,以下是我們整理的問答內容。


· GX7 與 GX1 都保持在 16MP 畫素,可否簡單解釋這次它在降低雜訊與處理引擎上的表現如何?
GX7 的 CMOS 加大了影像二極體的尺寸,提升了吸光率。並且在飽和度、光感度與雜訊抑制都有所提升。

· 感光元件是否為重新設計,亦或是從 GH3 沿用?
從技術演變進化的角度來看,GH3 與 GX7 的感光元件都可以說是從之前機種所演變而來的。

· 為何會命名為 GX7?
因為它的功能比起前機種有大幅度的進化,所以我們一次從 GX1 跳至 GX7。

· 為什麼會突然願意在 GX7 上加入感光元件防手震的功能?
這是為了擴大防手震支援的範圍(到非防手震鏡頭與手動鏡)。而且這並不是突然想到的,我們從以前就一直有在持續開發中,而到目前則是已經到達可以搭載的時機。


· 技術上是否有機會達成雙防手震(鏡頭+感光元件)的可能?兩者共存是否會有衝突?
技術上是可能的。鏡頭內的防手震是最具效果的,所以在兩者同時存在時會以鏡頭防手震為主。

· 五軸防手震有在未來加入支援的考慮範圍內嗎?
雖然 Olympus 有搭載,但一般拍照的人不太會發生這樣的(X、Y 軸與旋轉)手震,所以現階段判斷是沒有搭載的必要。

· 機身防手震是否會搭載於其它系列機型?
如果有強烈需求的話,將有機會搭載。

· 外接麥克風未來是否會推出配件搭載於 GX7?
有這方面需求的消費者,我們有 GH 系列可供選擇。

· 未來 GH / G 系列機是否有機會加入垂直 EVF 電子觀景器?
近來的眾多機種都有搭載這樣的規格與傳統相機都有內建觀景窗的規格,市場也有不錯的反應。很想要使用平腰取景這樣便利的功能,得到豐富有趣的拍攝視野。由於 GH 與 G 系列的閃燈熱靴式與觀景窗是在同樣的構造之上,所以為了確保熱靴的強度,直接延用電子觀景窗的規格是有點勉強的。但如果市場有強烈需求的話,技術上而言還是有機會達成的。

台灣發表會心得補充

在這次的發表中,我們聽到了 GX7 的更多技術特點,這其中有一些令小編十分心動的功能細節,在此分享給各位讀者做為動手玩的補充。


靜音模式

這次 Panasonic 推出一個相當貼心的靜音功能,基本上就是一旦選擇 On,所有相機上一切會干擾到人與被攝物的功能都會被關閉。大致上會關閉的是對焦輔助燈、快門聲(電子模擬聲 Off 並且開啓電子快門達到靜音功能)還有操作音等。這對於需要在極安靜場合下拍攝的朋友是相當好用的功能啊,而且用起來也的確是寂靜無聲(對焦聲就抱歉了 XD)。


-4 EV 的可靠對焦

在今天的介紹中,到了對焦系統的部分他們直接關閉了現場的電燈,讓我們體驗一下所謂「-4 EV 低光對焦」的可用度如何。事實上,在我們賣力遮住對焦輔助燈後(當時忘記有靜音模式這個好東西),發現這次 GX7 的低光對焦真的是相當強悍 -- 在接近黑暗只有幾台筆電所散射的微光環境,還能準確地對到面前的物品,這讓我們非常期待它在評測上的表現。



曲線調整功能

這功能其實在翻過 Menu 之後便有發現,其實有使用過 E-M5 的朋友應該並不陌生,這就是一個直接在拍攝時調整影像曲線的功能。這次 Panasonic 除了將此功能加入之外,也像 Olympus 一樣將功能預設於按鈕之上(FN2),重點是按下之後,將可以直接透過手指觸控來調整曲線。這對於時常喜歡在後製曲線亦或是對於原廠提供的對比功能不夠滿意的朋友,將可以直接透過此功能進行調校。重點是,在拍攝的前後都能使用此功能調整照片,而且還提供了三組自定義的 Set 供使用,這會是個自由度非常高的拍攝功能呢。

結論


也許就跟 Panasonic 原廠的講法一樣,會從 GX1 到 GX7 主要是因為功能的大躍進所以給人一種跨越了很多代的感覺(事實上,也讓我們等了頗久才更新),這部功能相當全面,上看各家高階 ILC 相機的 GX7,不僅僅在規格上完整地跟上了市場需求,很多細部的功能也做得相當不錯,像是前面沒講到的全景拍攝功能直接試用也有不錯的表現。不過回過頭來看看目前市場上也不乏 APS-C 隨身機的狀況看來,現今 ILC、大片幅相機市場競爭的確比起以往 GF1 / GX1 的時代要更加激烈。想必這也因此促使了 Panasonic 願意端出 GX7 這樣產品的決心。唯一比較可惜的是,在市場區隔的考量之下,外接麥克風的規格倒是沒有在此機上看到 -- 總覺得錄影流量的區隔應該就夠了說。總之,在初步動手玩之下,個人認為這真的是一部相當值得推薦的 Micro 4/3 機型,但更細部的畫質或者是感度表現就還要留到後續的評測中才能得到確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