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科技:HTC Butterfly s、Lifeproof 防水保護殼、Sony SmartWatch

「活.科技」,一個以生活為出發點的專欄,我們在此說說日常生活中會用到的 Apps、產品或玩具等一切與科技有關的東西。與洋洋千字的報告不同,「活.科技」集中在編輯們的個人感受,也讓我們有機會從另一個角度去看看科技產品。

本集的「活.科技」Stone IP 將更大家分享一下交替使用新 HTC One 與 Butterfly s 的差別,Ross 則談談他選購 Lifeproof 防水保護殼的原因及使用經驗,而小編則大談他對 Sony SmartWatch 這「玩意」的感受。對這些題目有興趣的你,快點跳轉看看吧!

Stone IP:HTC Butterfly s


對於不少人來說,選擇新 HTC One 還是 Butterfly s 是一個兩難的問題,因為兩部手機的規格差不多,介面也差不多(特別是新 HTC One 更新後差別更小),最大的分別可能就落在金屬對塑膠及 0.3 吋的螢幕差距吧!如果你是香港人,有聽到我跟 Danny Mak 主持的 Podcast 第 15 集,那麼我這一部份的「活.科技」可以省略,因為內容就跟該集談到新 HTC One 與 Butterfly s 差異的內容相類似。如果你沒看到或沒聽懂該集 Podcast 的話,就請繼續看下去吧!

從新 HTC One 轉到 Butterfly s,最值得開心是 HTC Sense 的備份做得很好,從應用至介面、Wi-Fi 基地台密碼及設定均能直接重灌,沒有任何的遺留,算是真正的無痛轉移,較 Google 原生那不可靠的備份及還原絶對是好了百倍。可惜的是,礙於系統原因,此備份及還原方法還是沒法跟 iPhone 比併,在照片、文檔及同步帳號上還是要重新輸入,算是無可奈何的地方。

用上 Butterfly s 的第一感覺是它的螢幕清晰度較新 HTC One 好一些,縱使兩者均是 1080p 螢幕,但 dpi 的差別在第一眼確實有影響到,不過後來從 Butterfly S 回到新 HTC One 卻沒有變差的感覺,而且當 Stone IP 把兩款手機交替使用後,也就不再感覺到問題,可見此問題還在是第一眼使用上才會出現。在使用上,Butterfly s 跟新 HTC One 的差異在三個部份會比較明顯,第一是手機材質。Butterfly s 的塑膠材質在發熱時沒有那麼明顯,不會達到超級燙手的程度,但新 HTC One 由於使用金屬的關係,使用久了發熱之時會十分明顯,機身燙到不想觸摸。不過,這也是有好處的,就是馬上把手機放到冷氣出風口就可以在短時間內解決問題,反之 Butterfly s 即使在放在冷氣口下也不能馬上恆溫。

第二點是機身在應乎喇叭的抗壓能力,Butterfly s 雖然札實,但材質是塑膠。因此,當喇叭調較至最大聲的時候,可以感受到機身有輕微的震動,至於新 HTC One 則沒有這個問題。第三點是相機在拍攝影片時的情況,Butterfly s 因為支援 micro-SD 記憶卡,所以內存只有 16GB。當安裝了一定的應用後,再拍攝一些的影片後,便出現儲存空間不足的情況,這個時候便需要使用外置記憶卡,只是若沒有的話,則會出現容量不足的情況。反之新 HTC One 基本內置 32GB,算是足夠大部份的用途。

總結,兩款手機的差異其實很少,第三點提到的容量問題也是在拍攝 Time Lapse 時才出現。一般情況下,即使交替使用也不覺得兩款手機有何差異,特別在新 HTC One 也更新的韌體後,雙方的差異更小。有想考慮購買其中一款的朋友,看來由心出發就好,不別太多計算。




Ross Wang:Lifeproof for iphone5 with RAM Mount


最近入手代步小車的筆者,由於考量到未來可能會需要長途旅行,所以會考慮來部機車用的導航機來搭載使用。不過後來發現隨便一台 Garmin 的機車導航機都是輕鬆破萬,突然覺得在現有的 iPhone 上安裝導航好像比較接近現實一點,畢竟自己應該也不是這麼常使用導航。為此,特別去弄了一組許多汽機車車友都愛用的 RAM Mount 導航架 -- 據說很牢固,實際使用還真的是不錯,有很多相關的配件,大家可以搜尋看看。回到主題上,由於入手的固定架刻意選擇非 iPhone 專用,可後續自行調整的 RAM-HOL-PD3。主要是在後續希望可以讓手機在裝上防水殻後仍能調整使用 -- 不然 PD3 套上 iPhone 基本上所有調整機制幾乎都是最小尺寸的狀態,安裝的廠商當時的建議是如果只是要裸機使用,還是買專用的型號比較穩固(或換大支一點的手機?)。

所以事情就來到了挑選防水殼上了。主要的需求是要能讓手機保持可以一般正常使用(包括充電、聽耳機...等),因為畢竟是旅遊而非潛水,上車還要拆拆裝裝手機殼好像有點麻煩,加上個人不太想動到摩托車的電系,所以只有打算在電力不足的時候將手機插上行動電源使用即可(而且就算是裝了 USB 電源,通常也是不能在下雨的時候安裝使用囉),所以最後選擇的就是上圖的這款 Lifeproof 防水殼了。會選擇它主要是裝起來很接近裝上 Bumper 保護框的感覺,黑色的搭配起來也還算好看(雖然沒很喜歡背後那個蘋果 Logo 視窗啦)。其實測試到現在還沒真的遇到大雨,但整體而言單就「防雨」這樣的場合個人認為這款保護殼是可以輕鬆勝任,唯真的要泡水潛水拍攝的話,建議還是每次安裝都要乖乖地先用衛生紙測試一下防水狀況再說了(原廠說要放水裡測試 1 小時以上...)。這款保護殼在個人的使用情境下是覺得非常好用,手機沒有增大太多,外觀也不會難看,而且它還有防摔落 2m,所以真要是給我從 RAM Mount 上彈射的話應該還是有機會救就是了。

Lifeproof 為 iPhone 5 設計的防水殼現在已經有另一款 nüüd,不過小編入手的是前一代的 frē,差異主要是在前者拿掉了原本 frē 前面的塑膠片,改用周邊的防水機制貼緊螢幕來防水。而之所以沒等新款入手的原因,原本是有點擔心如果 iPhone 貼著保護貼,不知道是否會有氣密的問題產生,但直到入手了 frē 才發現,其實那塊塑膠片雖然感覺比較保險,但在大太陽下會讓螢幕的可視程度降低,變成有點灰灰的感覺而且觸控也比較不靈敏,這樣就讓筆者有點覺得好像應該選擇不會影響螢幕表現的新版本會比較好些。不過單就目前的使用感覺,因為需要裝著使用的時間也不會太長(旅遊為主),所以這樣的缺點還算是可以接受囉。最後一個比較需要注意的點是,Lifeproof 保護殼的底部開孔要完全開啓會需要較大的角度,所以一旦放上固定架時,就會影響開孔的開度,變成一些轉接的 Lightning 線如果用非原廠的,很可能就會需要緊逼才能插入。

Sony SmartWatch


使用 Sony 第一代 SmartWatch 以來,感覺就是這玩意真的是「玩意」而已。首先,它需要通過 Sony 推出的 Smart Connect app 和 SmartWatch app 才得以運作,沒了手機就只是時鐘一個,而且必先連接過一次手機才可以看到時鐘界面。就功能而言,用它報時、看天氣和檢查電子郵件其實就像在手機看一樣,都是需要按一下 Sleep / Wake 鍵才可以打開上圖的時鐘界面,分別就是 SmartWatch 已戴在手上,手機則需要從口袋或背包等地方拔出來;但從根本來看都是麻煩,其實理論上 Sony 應該採用 AMOLED 之類可獨立顯示某些像素的螢幕,在減少耗能之下持續顯示報時資訊。

而且筆者發現,用它來看時鐘和天氣資訊已經是極限了,電郵和 Facebook 資訊的功能,頂多就是充當一個提示的功能,在得知有通知之後,還是拿出手機看比較方便,畢竟它的螢幕實在太小,要退出 app 的話還要使用 pinch-in 的雙指手勢,很不方便;這麼小的螢幕,應該採用 Nokia N9 那樣的邊緣掃動方法來關閉程式才對。說到續航力方面,Sony 說它在正常用量下電池用到三至四天,不過經驗告訴筆者是沒有的。感覺上它要沒電就沒電,除非真的每天只打開它幾次,看看時間吧。總之每天充電一次是最安全,不過它專用的充電插口真的很不方便,幸好下一代開始支援 micro USB 充電。總的來說,這代 SmartWatch(第一代)始終給人小牛試刀的感覺,算是一個玩意多於實用工具呢,而且沒有防水和持續顯示報時資訊這兩個重點功能是很致命的缺點,期望快將推出的 SmartWatch 2 可以給筆者滿足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