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HTC One 評測


繼去年的 HTC One XOne SOne V(以及之後的同系產品)後,2013 年 廠方再度以 One 為品牌推出主力手機,但和去年不同的是,首輪(甚至全年)發表的 One 產品這次真的只有一部了 -- 因為其正式名字就是 HTC One。為方便稱呼,一般都會在其前面加上一個「新」字,但這次我們的主角就是 HTC One 本身,所以就省略了。噢,前言有點長了,我們還是跳轉看這部不論內外都新得不得了的 HTC One 評測吧。

規格與硬體


評測影片(廣東話)


毫無疑問,以規格論 HTC One 肯定是當今的頂級配備:4.7 吋 1080p S-LCD 3 468ppi 螢幕、Qualcomm Snapdragon 600 1.7GHz 四核心處理器、2GB RAM、Android 4.1.2 和 Sense 5 等,當然還有話題性的 400 萬像素 UltraPixel 相機。而外殼方面,廠方聲稱使用了比 iPhone 5 還要硬的金屬用料,配合零空隙注塑技術製作,做成了極佳的一體化效果,也讓背面洗脫了以往「補丁機」的惡名。可是,即使是較硬的金屬還是會比較容易刮到,而且弄污了難以清理;而不幸中之大幸,就是其亮面金屬位置有加入拉絲效果,即使真的刮到了也沒那麼顯眼吧。

把手機拿起,第一印象是其金屬機身的冷冰冰感覺,比以往任何一部手機(包括 iPhone 5)都強,因為整個機背除了可以忽略的一些聚碳酸酯線外,全部都是金屬,可以說其覆蓋的面積比率比以往任何手機都要高,所以手感好是一定的;另外其背面也做了人體工學的曲線,握起來非常貼手,只是這個機背有兩個缺點:一是全金屬所造成的滑手問題,雖然比上年的 One XL 要好一點,但還是用易滑手的;另外一點就是其鏡頭位置在平整之餘,卻還是沒有加入防指模塗層,手指一摸到就會髒掉了。

手機正面的頂和底部以金屬覆蓋(這邊和機背以及機身的主框架是同一塊金屬鑄成),中間是螢幕面板 -- 這個設計的確會讓人想起 iPhone 5 和 BlackBerry Z10,可以說是個缺點,但這兩塊金屬下方,卻是主打之一的 BoomSound 立體聲揚聲器,而機頂這邊還包括了光源感應、隱藏式 LED 提示燈和前置相機。螢幕下方和金屬之間為按鍵部份,但這邊就只有左邊的返回和右邊的主頁鍵,中間的 HTC 標記是沒有功能的 -- 沒錯,這的確造成了缺一個目錄鍵的問題,但使用一段時間之後,卻發現在橫握手機時,我們可以很自然地將拇指放在 HTC 標誌上,而透過在機底稍為向右偏移的 micro-USB 插口,插著 USB 線充電的話,虎口位置還可以剛好可以讓線穿過借力,讓橫握瀏覽網頁時的手感好得不得了,在另一角度看也是人體工學設計之一呢。

Sense 5


評測影片(國語)


毫無疑問,每年 HTC 推出旗艦手機,其中一個焦點都會落在其新版本的 HTC Sense 介面上。以往我們都說,與其稱 HTC Sense 為介面,倒不如說它是半個系統;而經過四年時間,來到第五版本的 HTC Sense 5,我們終於要改口了 -- 它不是半個系統,而是一套完整的系統了。想知道為甚麼?以下就為大家說明。

BlinkFeed 與主介面


會將 Sense 5 定性為系統,主介面的因素是最大的。因為由以前到現在,HTC Sense 都就大部份的內建 apps 進行了大幅度的自定化,但主介面除了加入自家的小工具外,一直都保留著傳統 Android 的操作概念。只是,這點來到 Sense 5 終於改變了。廠方針對沉悶的主介面進行了很大幅度的改動,並引入了三個主介面的概念:BlinkFeed、程式介面以及傳統主介面,而前兩者,就正是讓 Sense 5 成為一個系統的主要原因。三個介面中,首先要提到的當然是主打的 BlinkFeed,雖然在這個版本中,其並不可以使用自己的 RSS feed 作為新聞來源,但就我們一段時間的使用感受,也不覺得有內容不足的問題。

以香港來說,我們可以找到包括 TVB、新浪和我們 Engadget 中文版等內容,連同 Facebook、Twitter 和 HTC Zoe 等,我們覺得是足夠了;而內容的處理方面,每一篇新聞的內容都有長度限制,只要過長都會提供連結到原文。在上下捲動期間,我們可以用下拉不放手的方式開啟工具列,也可以按主頁鍵回到頂部。在頂部再拉下也可以看到工具列,其功能包括選擇不同的類別、搜尋和不同的目錄等。說到拉下的動作,BlinkFeed 一個不小的缺點,就是下拉放手更新內容的動作要做得很慢,否則就不能更新,這方面就比較難以適應了。另外頂部還有不能更改的新時鐘及天氣小工具,雖然沒有了招牌的翻頁時鐘(但還是可以在小工具畫面找到的),但整體的感覺很清新,也跟程式頁面以及重新設計,可以由任何地方向上滑解鎖的鎖定畫面風格一致。


大家可能已經留意到,我們剛剛說的是程式頁面,而不是以往的程式列表 -- 沒錯,三介面概念的第二個介面就是以往的程式列表。話雖如此,其實這邊由另一角度看,是有點倒退的,因為其捲動方式造成和 BlinkFeed 一致,以上下方式換頁,而不是流行的左右式;不過,可以在頂頁拉下來顯示工具列、在自定排序模式中加入資料夾,以及隱藏不想要的 apps,讓這種一致的感覺很完整,更像一個 iPhone 式的主介面了。至於底部的常駐捷徑列,就和程式頁面緊緊相扣了,因為簡單點說,在捷徑列上找得到的 apps,在程式頁面上是找不到的,也就是說,以往的捷徑列已經變成常用程式列,將圖示由程式頁面拉下去是移動的動作,而不是以往的複製了。

也因為這常用程式列是程式列表的一部分,所以將圖示由這邊拖到傳統主介面的話,動作就會和以往一樣是複製了。當然,HTC One 除了程式和 BlinkFeed 以外,還是有傳統的主介面的啦!這裡的操作也和以往差不多,只是現在這邊的功能就變成主要用來安放小工具了。用兩指縮放的話可以進入編輯模式,這邊可以看到傳統主介面和 BlinkFeed,也可以利用按住拖動的方式來選一個「終極的主頁」 -- 沒錯,稱為三介面的原因之一,就是當我們由哪個介面打開 app,按一下主頁鍵或以返回鍵回到主介面,都只會回到打開 app 前的那個頁面,要再按一下主頁鍵,才會回到在編輯模式選擇的終極主介面。比較可惜的是,我們只可以選擇 BlinkFeed 和傳統介面作為終極主介面,而程式介面則一定要透過常用程式列中間的按鍵切換。

除了這個主介面設定的功能外,編輯模式當然也容許使用者對傳統主介面的數量進行增刪(最多四版),也可以加入不同的小工具(傳統的翻頁時鐘就在這裡哦)。只是,這邊我們只可以搜尋已安裝的小工具,而不能選擇單一小工具,再觀看不同大小的款式。此外,HTC 自家的小工具都不能調整大小了,而且也再找不到動不動就佔去一版位置的大型 widgets。最後一點要提的,就是傳統主介面的位置不能更改,要換的話就得將小工具一個一個的移動了。



設定


來到設定的部份,HTC One 的改動就不如主介面那麼明顯了。首先字體可以看得出改為了比較瘦長的樣式(其實就是 Google 指定的 Roboto 字體的瘦長版),而來到個人化,會發現沒有了情景模式以及面板的選擇,只可以選不同的鈴聲、背景圖片和鎖定畫面樣式等等。實際上,前數代 Sense 上的 HTC Hub 已經整個被移除了。以我們來說,這兩個功能都屬於較少使用,所以刪除了也不會太失望,反而沒有了 HTC Hub 相關的這些功能,系統感覺上更簡潔了呢。在選擇鎖定畫面模式時,我們可以找到一個「無」的選項,如果想使用密碼鎖,又嫌每次開啟密碼鎖前都要先解鎖一次的話,選這個就對了。

往較下的地方,可以看到有資料轉移的選項,這功能可以讓使用者從不同的 Android 或 iOS 手機將個人資料(包括行事曆、聯絡人、書籤和多媒體內容)透過 HTC Transfer Tool app 經 Wi-Fi 轉到新手機,十分方便,我們將 700 多首音樂和 400 多張圖片,以及其他資料作傳輸,大約需時十分鐘左右,算是不錯。只是在這個過程中並沒能將鈴聲轉移過去,而轉好後也不能選擇將舊手機上的資料刪除。其實這個程序在手機第一次開機時也可以做,完成後還可以設定手機每天將設定、apps 等等經 Wi-Fi 備份至 Dropbox,很貼心呢。

到顯示設定部份,我們最想看到的東西消失了 -- 沒錯,說的就是將按住特定按鍵設定為目錄鍵,以解決非 Holo 風格 apps 中,虛擬目錄鍵佔用螢幕空間的方案。據我們得到的消息,刪除這個方案的原因主要是因為 Google 堅持廠商必需將目錄鍵放在顯眼位置,所以這邊就只能找到雙按主頁鍵開啟新設計最近程式列表的速度了。話說這個列表,將 Sense 4 的 3D 元素刪除,改為在同一畫面顯示 9 個縮圖,方便得來也較節省資源。最後在這邊一提,HTC One 是支援 USB OTG 的,可以成功讀取讀卡機和 USB 隨身碟的內容,以及使用無線鍵鼠組等等,但較耗電如外置硬碟等就不能使用囉。



內建 apps


說到內建的 apps,其實幾乎每一個在 Sense 5 內都有更新,但這邊我們就集中在其中數個吧。先談電話,它和其他內建 apps 一樣,都取消了在螢幕底部設頁籤(也就是從 TouchFLO 3D 傳承下來的設計)的方案,改為以左右撥動的方式,在通話記錄、撥號介面、我的最愛和聯絡人等等之間切換。在撥號介面中,上半部份會以大型圖片顯示最近通話,下方則可以作智慧撥號,以及利用語音或鍵盤搜尋。在這邊還可以利用目錄鍵切換至全螢幕的大螢鍵盤,在駕車時就最好用了。至於聯絡人的部份,我們還是可以看到已連結聯絡人的 Facebook 更新和相片,而且還是以 BlinkFeed 方式呈現的;而如果沒有連結,而頭像解像度太低的話,其大型圖片就會加入可愛的圓點馬賽克效果。

然後要提的是一個內建的第三方 app -- 兒童模式(Kid mode)。這個由 Zoodles(2011 年 10 月被 HTC 收購)開發的 app,在 HTC One 上只能使用基本模式,但就會有廣告勸說使用者付費升級;不在設定中剔除的話,它還會每週顯示通知,推薦不同的免費 app,以及在 Kid mode 啟動時顯示每天提示呢。功能上,其可以設定只讓小朋友使用特定的 apps,以及其內建的大量多媒體內容,小孩想離開 Kid mode 使用手機的話,就要在螢幕上寫一個 Z,或者輸入自己的出生年份,年齡夠大就可以離開...拜托,這也太簡單了吧?稍為聰明一點的小朋友在輸入後,只要看到畫面提示的「you must be older than 10 to exit kid mode」,都懂得輸入 2002 年出生了好不好?


最後要說的,就是我們眼中,今年見過最「殺手級」的手機應用 Sense TV 了。嚴格來說,Sense TV 並不是單純的遙控器,又或是電視資訊 app,而是一個功能很完整的電視助手。打開 Sense TV 後我們可以設定我們有興趣的提供者和頻道(可惜只能選一個提供者),然後手機就會載入相關的 EPG 資訊,計有即時、即日、本週和手機上的影片等等;按即時節目的話就可以讓電視轉到相應頻道(前提是已設定好遙控),按進電視節目資料的話就可以看簡介和不同集數等等,也可以設定提示,提醒自己準時打開電視收看,當然也可以將之加進我的最愛,這樣就不用每次在主頁或節目表中尋找了。另一個方便之處,是即使手機在 Sense TV 運行時,螢幕因逾時關掉,我們只要拿起手機,螢幕就會自動開啟了。

在頂部工具列可以找到開關和遙控兩個圖示,前者控制電源和輸入來源,而後者就負責其他遙控功能。第一次使用可以先設定遙控,手機可以透過雲端搜尋大量電視、機頂盒和家庭影院的訊號資料,使用者只要在設定時測試是否合用就可以了。我們使用過後對遙控的反應很滿意,設定簡單而且功能也充足,只是要設定輸入來源鍵的話就不是在開關的介面,而是在遙控這邊設定,有點混亂。我們都知道 HTC One 使利用開關鍵的部份兼任紅外線發射和接收,但這個方案卻另我們身邊的一些朋友誤以為其沒有其他功能而找不到開關鍵 -- 尤其是這個按鍵造得比較平,在難以摸到的情況下就更易誤會了。


多媒體

音樂


HTC 也在 One 的多媒體功能上下了大工夫,以播放器來說,就刪除了音樂主頁的介面,以及加入了只動下載專輯圖片和歌手頭像的功能,至於歌詞功能就差了一點點,中文歌大部份都不支援,英文歌支援的話,也要在視覺效果介面才看得到。硬件上,其機面配備的立體聲 BoomSound 揚聲器音量非常足夠,低頻的表現很出色,聲音比較厚實,但當然,歌曲本身音質不好的話也會明顯的表現出來。當然,要使用耳機的話,HTC One 本身也有內建一組 2.55V 的耳機放大器,以及藍牙的 Apt-X 技術。

圖片庫與螢幕


視覺方面,HTC One 的圖片庫有所更新,主頁利用 BlinkFeed 形式顯示自己和朋友的圖片,要看自己的圖片,可以透過頂部我的圖片,或首頁左下相機相片兩個途徑,只是如果按相機相片進去看的話,就會直接進入全畫面播放,按返回的話就會回到 BlinkFeed 畫面,而不是看所有拍攝的相片;要看縮圖的話就一定得選我的圖片進去再選相機相片,有點麻煩。螢幕方面,其使用的 S-LCD 3,材質和較早前推出的 Butterfly 一樣,但尺寸就減至和上年 One XL 相同的 4.7 吋,像素密度一舉提升至 468ppi。和之前的 One XL 比較,HTC One 的顏色會稍微偏藍,而且會暗一點,比較寫實但沒前者般討好;可視角度很廣,我們幾乎由水平看過去,也不會有偏色的問題,而日光下的可視程度也高,像黑白成份較多的主介面也可以清楚看到。


相機


我們都知道,HTC One 配備的只是一組 400 萬像素的 Ultrapixel 相機,所謂的 UltraPixels 其實就是在和一般手機相近的感光元件大小(1/3 吋)下,塞進比較少的像素,以讓每一個像素的尺寸更大(2µm),吸光量也更多(聲稱為一般手機的 330%)。這樣的好處,是在較暗環境下,可以用較低的 ISO 和較高的快門速度拍攝,配合其 F2.0 光圈光學防手震功能,夜拍的表現是值得期待的。軟體方面 HTC One 的拍攝介面有少許改變,左邊中間加入了一個按鍵,但沒有註明用途(其實就是 Zoe 切換鍵,待會再說);另外我們可以於螢幕中間上下劃動來轉換主副相機(直拿時是左右劃動)。


測試影片(正常)


測試影片(HDR)



測試影片(慢動作)


測試影片(Fast HD)


拍攝模式方面我們還是可以找到 HDR,和 Sense 4 上的版本相比其效果會比較自然,但相對地在晚上拍攝降低雜訊的功能也沒那麼明顯了。全景模式這次真的是一掃完成,而不是只拍五張照片來合成了,只是它還是只可以橫拿橫掃,並不能拍出直拿橫掃這種感覺較廣闊的全景照。影片拍攝方面,HTC One 支援 1080p 60fps、一般 1080p 30fps、1080p HDR 以及慢動作拍攝,當中重點的 HDR 影片,效果並不算很明顯,雖然暗部是有清晰了一點點,但亮部卻沒有明顯的壓下來,所以整體來說就會讓影片有點灰朦朦了;慢動作影片在拍攝後,可以透過編輯功能在特定時間調整播放速度,讓影片的電影感提升。




那麼如果 HTC One 遇上夜拍王者 Nokia Lumia 920 又會如何呢?前者以較大的像素面積,增加進光量來讓照片更亮,而後者則使用了 PureView 技術,配備強大的防手震功能,以加長曝光時間。我們以數組照片直接對比,可以看出 HTC One 的相片明顯比較亮,顏色也比較貼近實際環境,但同時眩光的問題比較嚴重,放成 100% 大小時也可以看得出雖雜訊較少,但影像不及 Lumia 920 清晰;Lumia 920 的顏色偏藍,可以看得出有矯正白平衡,影像稍暗但貼近環境亮度,放成 100% 時較清晰但雜訊也較明顯,算是各有特色,喜歡哪種得看讀者的個人喜好了。


夜拍對比影片(HTC One)


夜拍對比影片(Nokia Lumia 920)


那影片呢?這方面 Lumia 920 就較為優勝,因為持續拍攝對於防手震功能的要求非常高,而 HTC One 的防手震功能明顯不能應付走路形成的晃動;相反,Lumia 920 連跑步都能夠作大幅度補正,走路根本就是小菜一碟啦。只是要拍很暗的場景時,HTC One UltraPixel 吸光量高的特性就發揮得很明顯了,雖然在高反差的情況下亮部有過曝情況,但整體可以看到的內容還是明顯比 Lumia 920 要多。所以說這邊雖是 Lumia 920 較佳,但根據情況的話,還是有商榷餘地的。




HTC Zoe


還記得我們剛剛有提過,相機介面的左變中間有一個用途不明的按鍵嗎?其實這就是 HTC Zoe 的切換鍵了。那麼 Zoe 到底是甚麼一回事呢?其實簡單點說,它就是一個讓你甘心虛耗大量手機記憶體的功能 -- 每拍一組 Zoe,手機會在拍攝前一秒到拍攝後三秒內,共記錄 20 張正常解像度的照片和一段三秒長的影片。在電腦看的話,就可以看到「IMAG0001_ZOE0001」等等的檔案名,按下快門一刻記錄的影像,則會在後面加上 _SHOT 的後綴。在手機上觀看的話,當然會有所優化,只會以一個項目顯示所有內容,而按進去後,就可以使用很多的編輯功能了。

這些功能包括像 Lumia 920 的 Smart Shoot 一樣,利用數張影像來計算出背境移動中的物體,並將之消除;但較 Lumia 920 優勝的是,HTC Zoe 還可以倒過來計算出移動中的主體,並製作出連續動作的靜態影像 -- 前提是兩個靜態主體之間的距離要足夠,不然就很容易讓主體出現殘缺了。HTC Zoe 另一個好玩的地方,就在於其可以將拍攝時間相近的 Zoe 和照片,在圖片庫的事件介面中隨機組合起來,配以內建的音樂和濾鏡(共有六款主題),製作成約 30 秒的影片,還可以透過 HTC Share,製作出具 BlinkFeed 風格的圖片牆,再以網址的方式分享至 Facebook 或其他社交網絡,詳細可以看看我們製作的範例



效能與電力

HTC One

HTC Butterfly

Sony Xperia Z

PadFone 2

Quadrant Advanced

12,230

7,944

7,593

7,703

VellamoHTML 5

2,398

1851

2,042

2,520

安兔兔

22,012
(V3)

21,031 (V3)

14,898 (V3)

15,489 (V2)

SunSpider 0.9.1 (ms)

1,270.7

2,140

1,850

1,291.9

GLBenchmark 2.5 Egypt HD C24Z16 Offscreen (fps)

34

29

29

31

CF-Bench

22,456

17,707

13,736

18,237

標準電池續航力測試

3:51

6:55

5:34

7:30

SunSpider: 分數越低越好


在談效能前,我們先來簡單談一下 HTC One 的通話質素。由於手機的聽筒同時也是其中一個 BoomSound 揚聲器,所以在聽對方說話這方面基本上是沒有問題的,音量在足夠的範圍內;而對方聽我們說話的話,我們也沒有接到投訴說聽不清楚,只是在細問下才知道聲音有點怪怪的,像是水中說話的樣子,可以說是一貫的 HTC 式雙麥克風音質,但整體來說還是可以接受的。操作效能其實也不用擔心太多,我們在日常使用 HTC One 時,都可以說是「零延遲」了,總體上都沒有明顯的速度和效能問題,即使是利用省電模式將處理器降頻,在日常使用上也是沒有分別。

那麼 HTC One 使用金屬機身,會因為導熱問題讓手機變得燙手嗎?這方面我們的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我們在測試的大部份時間都沒有很高的發熱量,只有當我們邊充電邊上網,又或者持續開啟螢幕拍攝半小時,手機才會顯得非常暖,但也沒去到燙手的程度;直至我們玩了 Real Racing 3 一會之後,手機才會有一點點的燙。HTC One 的發熱情況跟一般使用塑膠的手機不同,後者會集中在熱源的位置,而 HTC One 就會將熱量平均分佈在整個金屬機背,所以過熱的機會也相對會低一點。

耗電量方面,HTC One 使用一顆不能更換的 2,300mAh 電池,我們以較高的用量計算,連續拍攝半小時、上網半小時、社交網絡(Facebook、LINE 和 Whatsapp)一個半小時和 15 分鐘影片播放的話,手機大約可以在不開啟省電模式的情況下支撐五個小時,而開啟省電模式並將使用習慣調整至一小時社交網絡、15 分鐘新聞閱讀、不連續拍攝共約半小時和上網半小時的話,就可以使用到七至八小時了。



網絡瀏覽


雖然 Android 4.1 已經有內建 Chrome 瀏覽器,但由於其不支援 Flash 的關係,所以不少手機也會同時附上自己的瀏覽器。HTC One 也不例外,內建的網絡瀏覽器雖然沒有將多點觸控開啟分頁縮圖的功能加回去,但至少我們還是可以在目錄強制讓 Flash 運行,另外在 HTC One 上加入了一個不錯的功能,可以讓瀏覽器在網頁載入期間自動將螢幕的亮度減低,不多不少可以省一點電;在進階設定裡,我們還可以選擇是否運行 GIF 動態影像,這在 Android 手機上是比較少見的。說到上網的流暢度,我們以香港 PCCW 的 LTE 網絡測試,最高可以有約 56Mbps 下載和 25Mbps 上載,數據上很出色;至於實際上,桌面版的 Engadget 中文版網站大約也只需要 10 秒的載入時間,而載入中操作也沒有遲緩,瀏覽時捲動和放大縮小的反應,感覺上也比以往的要靈敏一點點。


總結


以現時的印象來看的話,我們可以毫不猶疑的說,HTC One 是到這一刻為止,我們玩過最成熟的 Android 手機。會說成熟而不是好的原因不是因為它有甚麼缺點,相反我們其實十分喜歡它,但一部手機好不好,除了成熟程度和效能外,還包括了使用者的習慣在內(有些人會較喜歡簡潔的系統),所以也不能直接就下定論。以我們的測試角度來說,HTC One 無論是規格、質感、系統調整還是效能,在市場上都屬於頂尖,畢竟是最早推出 Android 手機和製作自定化介面的廠商,在調整的功力以及整合性等方面,都絕非其他廠商說追就能追到,更非單靠譁眾取寵的賣點和行銷就能製造的 -- 單看 Sense TV 在生活上的應用,又或是三介面的全新概念,都讓我們在習慣後很難再離開去使用其他手機。當然,2013 年才開始不久,現在市場上 HTC One 的對手也是不多,我們也不排除各廠商將推出的旗艦機,在整體的效能上會比其優勝(始終大量的系統調整是會影響效能的),但我們敢說,單以系統來說,HTC One 是其他手機望塵莫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