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觀點:我們怎麼看 iPhone 5


現在 iPhone 5 終於正式登場了,Engadget 中文版的編輯們是怎麼看這個新產品呢?趕快到繼續閱讀裡,看看我們的心得吧!Richard

驚喜?沒什麼,不過其實新 iPhone 的所有改動基本上都在預料之中:螢幕大了,CPU 快了,前後相機改良了,電池大了,支持 LTE 了,OS 升級了。就是說起碼沒有失望的地方吧。表面上唯一的致命傷可能是外貌分別不大,不過我倒是不太介意,因為之前提到的變動都算是一個大飛躍。例如,這個 Retina Display 比以前更鮮豔,支持全 sRGB 色域;而且這個尺寸在人工學來說應該還好吧,握在手裡應該總比目前螢幕大於 4.5 吋的機款舒服很多。另外,據聞這個 A6 晶片組是基於非常強勁的 ARM Cortex-A15 架構,如屬實,iPhone 5 將是第一台 Cortex-A15 手機(所以不明白為什麼 Apple 沒有提到這點)。還有那個以前非常懦弱的前置相機終於換上 BSI 感光元件,情侶們和自拍狂們都應該可以歡呼了 -- 之前我一直想不通為什麼人家還在用前置相機來拍品質低劣的相片。在這裡,iOS 6 的特色功能不能說是重點 -- 反正近幾年的 iOS 裝置都可以升級。然而,我還是很期待去試新的 Maps 和中文 Siri(我一直都沒有機會玩 iOS 6 Beta,噗)。Passbook 這東西有潛力,不過應該要慢慢來吧。

回到正題:總括來說 iPhone 5 是一個保守的改良,不過我不見得它用上 nano-SIM 有什麼好處。真的是省了很多空間嗎?機身都加大了,幹麼要逼我們再去換更小的 SIM 卡?放棄多年來的 iPod 連接埠而轉用更小、更快速的 Lightning 連接埠我都能理解(轉接器便宜一點會更好呢),而且沒有 NFC、沒有無線充電我也不介意,唯一就是這張 SIM 卡令人撲朔迷離。Apple,你這個玩笑開得有點大吧?不過為了滿足好奇心,還在偶爾用 iPhone 4 的我還是會先買一台 iPhone 5 來摸摸。

Andy

iPhone 5 說它保守很保守,因為其實真正改動到的東西不多,但仔細一看,它可以說是改動相當大的一代產品。Nano-SIM 的採用,意味著我們又要渡過一段時間的麻煩期,上一代的 Micro-SIM 好歹還可以自己剪一剪讓 Mini-SIM 能塞進 Micro-SIM 的插槽中,這一代先估且不說是不是還能這樣做,就算能,危險性也比之前要大多了。這會不會阻撓 iPhone 5 初期的銷量(特別是像台灣這種還沒有電信商搭配推出的地區)還有待觀察。

另一個改動是連接器。雖然蘋果有打算要賣 30pin 到新的 Lightning 連接器的轉接頭,但在根本上這意味著 iPhone 5 將無法使用目前市面上的許多第三方配件 -- 事實上除了開放式的 Speaker dock,或只是單純掛在手機上的裝置,大部份的配件不要說可能形狀不能接受多了個轉接器的 iPhone 5,就算可以接受也不會好看吧!再者,光從記者會的圖來看,Lightning 連接器似乎不若它的前輩那麼「粗勇」,至少在材質和插入後的穩固性等方面還有待觀察。這些勢必都會對早期跳下去購買 iPhone 5 的人造成很大的影響,各位已經準備掏皮夾的朋友,要慎重考慮啊!

StoneIP

iPhone 5 硬體規格是什麼?軟件又會有什麼功能?相信大家在正式發佈以前已經有一個底,沒有什麼是猜不到的吧!石先生看到 iPhone 5 的第一個感覺是,怎麼會那麼醜啊!背蓋上下端的不統一顏色設計,與過去的比較,一時間實在接受不了,加上同期發表的 iPod 系列!OMG,這是怎麼一回事啊!是不是我的審美觀還沒有追上潮流呢?iPhone 5 的設計加上機身變長,用戶能接受嗎?這畢竟是大家看了 5 年的 iPhone 啊!這有待我們真工把手機拿到手使用幾天才能有更準確的說法,但從圖片看來,iPhone 5 好像沒過去的漂亮,實在讓人有點擔心。

自 Galaxy S III 推出以來,相信大家已經明白硬體的追趕已經來到瓶頸,對硬體的期待已經降低了不少,更關注來自軟體的創意,奈何 Apple 沒有在 iOS 6 以外拿出更多的東西,讓我們驚喜,留下的反而是一些疑問。iPhone 5 把螢幕變長了,不同類型的 Apps 在 iPhone 5 上會有什麼改變,加黑框是簡單的,但在某些 Apps 上,例如遊戲、播放器會否出現不協調的情況呢?同一個 Apps 在 iPad 上又會變成怎樣呢?放棄 Google Map,改用自已的地圖 Apps,在美國使用應該沒有太大問題,但來到亞洲又能否提供相同的用戶體驗呢?資料庫的內容足夠嗎?使用感覺會有不同嗎?這些均是讓人擔心的地方。

擔心以外,iPhone 5 採用新的連接埠,除了配合更薄的機身外外,還會有什麼後續的計劃呢?在硬體與軟件上各種不同的程度的更新,看來只是為了與對手看齊,但實際上是為未來作準備嗎?細心觀察,這次 iPhone 5 及 iPod 的更改一點也不少,好像整個產品策略也改變了,那這些改變是為了什麼呢?中長遠目標又是什麼呢?iPhone 5 是為未來作準備的嗎?有更遙遠的目標要震撼我們嗎?暫時看不出來,看到的只是一台升級手機,並沒有看到它的野心。這做法在其他廠商中很正常,但發生在 Apple 身上卻讓人有點擔心,因為過去的它總是能讓我們感到興奮,看到更美好的將來,但這次沒有這種感覺,只是予人一種「噢!沒了!就是這樣?」,然後失望而回。

Icebin

iPhone 5 的出現並沒有給我們多大的驚喜,一切都在預料之中。相比于對手近 5 吋的螢幕而言,蘋果將顯示幕控制在了 4 吋,這可能會讓一部分喜歡超大螢幕的人棄之而去。另外,NFC 並沒有出現,而 Lumia 920 和 Galaxy S III 都具備。相機的畫素規格沒有做大的突破,當然實際效果還有待檢驗,而諾基亞 Lumia 920 的新相機技術會吸引技術嘗鮮的一部分用戶。從硬體規格上來看,iPhone 5 給人的驚喜不大,保密也沒以前做的好,iOS 6 也算是早就見過。

但蘋果厲害的地方在於,它的操作流暢度及用戶體驗做的很好,雖然在硬體上有的沒有對手來的強,但智慧手機是軟體和硬體配合的產品,再加上蘋果之前的口碑和用戶群,相信 iPhone 5 短期內還是能夠有不錯銷量的。那麼長遠來看,Windows Phone 8 陣營和 Android 陣營推出新機的頻率較高廠商也較多,隨著機型選擇的增多,用戶的口味也會陸續發生變化,蘋果能否維持前幾代 iPhone 的市場優勢還是很難講。或許,到了年底,我們就會知道答案。

Danny

撇開規格不談,iPhone 5 對 Apple 來說應該有不少難以決定的地方:螢幕變大是必需的,可是為確保手感,絕不能讓手機變寬,所以只好將它拉長成為 16:9;為了體積也得放棄沿用多時的 30 pin 接口。不過,對於消費者而言,大概外表才是最大的因素,因為 Apple 從來都是外觀取勝的:先別說拉長了的機身有多少人喜歡,單是機背那三截式的設計,小弟身邊(包括自己)就出現不少惡評了 -- 大概有部份朋友會寧願犧牲金屬手感,選擇買一套機身貼來將認為不好看的三截設計遮住吧!另外,新手機將 3.5mm 耳機插移至機底和新的連接埠,就引伸出數個問題。像一些喜歡用耳機防塵塞作裝飾的朋友,會面對倒插或不插的抉擇(當然不排除推出倒插式飾物的可能性 XD);也有的會用配件勾住 30 pin 插口再掛上裝飾的朋友,要改用機套才能掛了。

也來談談網絡吧:iPhone 5 支援不少地區的 LTE,應該會成為 4G 普及化的關鍵,而普及化所代表的,也就是因使用者大幅增加而引致的網絡容量問題。以香港為例,由於 iPhone 5 只支援 1,800MHz LTE,而除了 SmarTone 外數家望絡商都是以 2,600MHz 為主,1,800 MHz 為副,所以將來 1,800MHz LTE 滿載的風險將會很高。只是,相對於只提供 1,800MHz LTE 服務的 SmarTone,其他數家網絡商還有 2,600MHz 的頻譜,可以容納一般使用 1,800 / 2,600MHz LTE 設備(也肯定不是 iPhone 5)的朋友,可吸納更多使用者之餘也可以保證體驗,而 SmarTone 只能以現有的 1,800MHz 頻譜,同時應付 iPhone 5 和其他裝置的使用者,網絡超負荷的風險明顯更高。偏偏 SmarTone 卻利用這點大肆宣傳,以冀吸引更多顧客,實在讓人不得不擔心呢。

M

規格不多說啦,畢竟只有螢幕變大到 4 吋這亮點,而且 Apple 向來不是衝規格的公司,A6 晶片、全景拍攝和圖像效能還是要經過實際測試才知道是什麼一回事。所以就說它最明顯的變化 -- 外觀設計。Apple 來到第六代 iPhone 終於肯為它改改尺寸,換上了 4 吋的螢幕,不過從它的比例可見 Apple 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在官網頁面裡,Apple 有將螢幕變大但不變寬作為其中一個重點宣傳的 iPhone 5 特點,強調在可以看到更多東西的同時,仍然可以單手使用或打字;在宣傳片段中,Jony Ive 更花費時間來說明這一點,反映 Apple 要貼近大螢幕當道的時代步伐之餘,不想弄一個犧牲使用經驗的尺寸比例。另外,iPhone 5 的一體式金屬機身設計讓人回想到第一代 iPhone 的設計,不過這不是重點。就個人而言,我絕對較偏好這個設計,因為 iPhone 4S 的雙面玻璃設計除了美觀之外實在太危險了,在使用之時經常需要擔心跌破玻璃,現在少了一面玻璃代表少了 50% 機會弄破吧?(拍手)

相信大家也知道 Apple 是一間有自己一套世界觀的公司,他們目標是產生潮流(雖然他們從來不會用這個詞來宣傳自己的產品),製造他們認為最好的產品,而不是被潮流左右;若果他們認為一個設計是好的,他們就會堅持製造,堅持保留,直至他們找到更好的設計(從他們角度而說)。在人體工學上,iPhone 5 或 iPhone 4S 的方形外型絕對不好握,還是 iPhone 3GS 的弧度才能讓手機融入掌心之中。不過 iPhone 5 的設計讓到機身內不用額外找位置來擺放天線,能得到更輕薄甚至是更多功能的設計,這就是實用主義的工程學和人體工學的爭端。所以在他們找到更完美的天線擺放方法之前,大家還是不要期望看到「All new design」了。

Ross

總覺得... 這次有點少了以往 Apple 發表會的感動。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洩漏消息真的太過密集加上命中率也頗高(算超高吧)的關係,這次跨在 12 日下的 iPhone 5 陰影竟然看起來真的有這麼一點黯淡。坦白講,今天的發表會如果能來個 One More Thing 就好了,至少感覺可以讓我們有點額外的驚喜期待。還是先說說優點吧,新的 iPhone 感覺被眾蘋果迷熱切期盼能將螢幕變大的壓力擠壓而變得細長,閃神一看還真的像是被壓縮變長的感覺,變薄的機身加上金屬邊框的斷面設計,都看得出 Apple 的精良工業設計工藝。螢幕加大的優點,就是多了一排的 Apps 可供選擇,當然,這個改變不單單只是帶來這個好處而已:HD 影片能更全螢幕觀賞,各種 Apps 的延伸應用將更有意思。

不過... 單就目前為止看來,也許是因為還要經歷一段陣痛轉換期的關係(nano SIM 也是),所以 Apple 並沒有特別針對新一代細長比例螢幕的應用程式大做文章,一方面是各種三方程式開發者可能還無法跟上,加上某種程度來講對於現有使用者也有些不公平的感覺(原本比例的都要被拋棄了嗎?iPhone 5 限定的 App 將逐漸取代現有 Apps?),所以就在現有內容被拉長拉大的情況下,維持所有程式的正常操作狀態,不過個人相信,在開發者逐漸做出對應 iPhone 5 專用 Apps 之後,便會逐漸開始有更多人會放棄或「只好」升級至這款新 iPhone 來試試新一代的 Apps。

有點倒因為果嗎?其實不然,這點真的是只有 App Store 發展如此健全繁榮的 Apple 才能用這種方式來軟性「逼迫」使用者升級,也比較不會有那種像是 AirPlay 僅支援某些機種的硬體限制所帶來的不快感受,還能夠在不壓迫開發者搶先支援這個普及率還不高的螢幕比例,所帶來的開發壓力下,逐漸地讓使用者接受蘋果所推出的新世代軟 / 硬體配置。簡單地說,這次的 iPhone 5,其實會讓小編更期待再下一代 iOS,還有各個新一代官方軟體對於這樣螢幕尺寸的人機介面改進,而到了這個時候,更新款的 iPhone(5S?)想必也是箭在弦上了吧。好吧,我承認目前為止還找不到直接衝去排隊的理由,搞不好可以先買台新的 iPod Touch?

Sanji

要說看 iPhone 的發表會「完全沒有意外」這還真是第一次,從螢幕到連接埠,外觀到 nano-SIM,幾乎一切都和之前的流言別無二致。而且整個發表過程中也沒有出現像去年 Siri 那樣驚艷的爆點,實話說確實令人有些失望。在過去「iPhone 會大賣嗎?」根本就不能算是一個問題,而這一次的 iPhone 5,要說出「肯定大賣」這樣的答案會不會需要多一點勇氣?誠然,從規格來看它仍是一台相當出色的手機,但和 iPhone 4 / 4S 相差不大的整體外觀(給人感覺只是拉長了一點)、看上去有些違背 Apple 美學的背殼雙色設計、並沒有加入重大亮點(比如之前 iPhone 4S 獨佔的 Siri)的系統...有了這些瑕疵之後 iPhone 5 的吸引力還會像之前的產品那麼大嗎?至少對部分 iPhone 產品持有者來說換機動力會比過去要小吧。

另外,新的解析度在用戶使用時可能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但對開發者來說無疑是一個噩夢,那麼多的 App 要做出調整,真是想想都會頭大了呢。至於不少用戶都在期待的 LTE 支援,這裡正好修改一下之前在大陸很火的一段對話來收尾:

「請問您對 iPhone 5 支援 LTE 有什麼看法?」
「你看我 iPhone 左上角中國移動旁邊是什麼?」
「大寫的 E。」
「我沒有別的好說了。」

Joseph

從這次的 iPhone 5 的發表,再對照其他已陸續發表的各家旗艦,我們大概可以推論這幾年有著爆發性成長的智慧型手機,在核心硬體上已算是到達時代上的高點。無論硬體配備再怎麼提升,再怎麼降低功耗,最基本電池技術並沒有更大的進步了,這直接導致只能在現有的基礎上去降低耗電量,而很難再加上新的硬體功能。所以決定一個平台優劣的主戰場已經轉移到數位內容的提升,在這點上,Apple 的領導地位仍然有很大的優勢,具備了全世界單一平台、單一機種的優勢,相信今後要做的是如何在數位內容上突破國家的界線,硬體之爭已宣告落幕。

此外令人注意的是這次 Apple 搭載了全球性的 4G LTE 網路連線能力,從台灣在地的角度來看,我們整體的行動網路環境的確落後非常多,傳輸上的落後,也代表台灣使用者將無法完美享受到與強大硬體相匹配的內容服務。雖然公共 Wi-Fi 已在大都會區有不小的覆蓋範圍,但實際上也只在都會區能享受到這樣的環境,而且還沒有考慮到網路壅塞問題。無論如何,iPhone 5 代表了 Apple 另一個時代的開始,如何持續保有當初創新的精神?我們還要持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