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shiba U840W 超寬螢幕筆電評測


今年的 Computex 上推出了許多十分令人玩味的筆電產品,只是從 Zenbook 到 S7 眾多的變型平板,大部份的設計都是為了即將來臨的 Windows 8 而準備的。唯一一個抓住我們眼球,而且現在就買得到的筆電,就是 Toshiba 的 U840W(展場上的型號是 U845W)。不消說,這台筆電最大的特色就是它非常不傳統的 14.4 吋 21:9 螢幕,解析度為 1,792 x 768。在這解析度下,看標準的電影將可以佔滿整個螢幕,而不會出現上下黑框,是它最大的優勢。但是對普通的軟體應用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這個極度不尋常的比例,對機身設計又會產生什麼影響呢?讓我們一起看下去評測吧!

外觀


從第一眼看到 U840W,就會立刻被它不尋常的長寬比例吸引住目光。在小薑的印象中,似乎只有 Vaio P 是類似的比例,但 Vaio P 比 U840W 要小得多,而且螢幕比例也沒有這麼長(1,600 x 768 大約是 2:1)。不過除了這點之外,U840W 的整體設計、材質倒是和一般的筆電沒有太大的不同,上蓋採用的是有紋路的塑膠和金屬混搭的配置、底面完全是紋路塑膠、鍵盤面和上蓋一樣是金屬與塑膠的混搭、而螢幕面則是整片的反光鏡面。U840W 算不上輕薄,整體的設計也偏低調,但它的比例實在是太搶眼了,至少在這類筆電更普及之前,想不被注意到都不可能。



在機身左側,U840W 擁有一個折疊式的 RJ-45 和兩個 USB 3.0 埠;而機身右側則是耳機插孔、麥克風插孔、另一個 USB 3.0、全尺寸的 HDMI 埠、以及電源插孔,幾個連接埠間大約有半公分的間距,除非是特別大塊的 USB 裝置,不然應該不致於會互相干擾才是。三個 USB 中僅有右邊的一個支援睡眠中充電,此外 U840W 也有搭載 Toshiba 的 Sleep and Music 功能,即使在睡眠中也可以接受來自麥克風埠的音源訊號,用筆電自己的喇叭播出。正面最右側,則是個 SD/MMC 雙用讀卡機,以及在其上方小小的充電指示燈、電源指示燈和 Wi-Fi 指示燈。



U840W 是採用 Intel ULV 處理器的筆電,所以變壓器並不大顆,重量也不重,攜帶起來沒什麼負擔。

螢幕、音效




U840W 最大的特色,不消說就是這個螢幕了。如同前面所說的,它的解析度為 1,792 x 768(21:9),對角線長度為 14.4 吋,不過因為比例的關係,倒是很難直接用對角線長度做為螢幕大小的基準。一點簡單的數學告訴我們它的面積大約為 75 平方英吋,和 16:9 的 13.3 吋螢幕面積相當,而常見的 16:9 、14.1 吋螢幕則大約是 85 平方英吋左右。U840W 選用了鏡面的螢幕,以看電影來說這無疑是個正確的選擇,但相當可惜地,它同時採用了 TN 面板。其實以它的寬度來說,左右的可視角並不算差了,三個人並排坐一起看電影應該問題還不大 -- 但前提是三個人的身高不能差太多,因為 U840W 的垂直可視角偏離最佳位置一點點,就會開始變色,是這塊面板比較可惜的一點。不過想像一下在飛機上這個最有可能用它看電影的情境之一,矮矮扁扁的 U840W 其實有著不小的優勢 -- 應該不管前面的人怎麼向後倒,都能安穩地用它看電影吧!



在音效的部份,U840W 的鍵盤左右兩側擺著大大的喇叭網格,機身上也掛上了 harman/kardon 的牌子,不過客觀的說,U840W 的音效並沒有給人特別驚豔的感覺。在最大音量下的音量很大聲,但是音域並沒有很廣,要享受與寬螢幕電影畫面相匹配的音效的話,還是戴上耳機最能享受到囉!

鍵盤、觸控板




做為對照,左右是 MBA 的鍵盤


從 4:3 的筆電到 16:9 筆電的轉變,對鍵盤的使用來說其實是好的變化,因為以前的鍵盤被迫做在狹窄的空間裡,而下面卻有大把的空間被浪費掉;16:9 的鍵盤則是取得了一個相對不錯的平衡,鍵盤全尺吋的同時,也可以有大小不錯的觸控板。然而在更寬的 U840W 上面,鍵盤卻不得不為了配合螢幕而做出犧牲 -- 因為空間更加寬扁了,為了能保證觸控板的高度,U840W 的按鍵高度被壓縮,對於習慣盲打的人來講,初次打字勢必會有不適應的問題。按鍵本身的鍵程和回彈力道則是偏弱。其實仔細看 U840W 的鍵盤配置,在最下排按鍵和觸控板之間還是有空間的,如果能讓四方向鍵切進腕靠區的話,應該按鍵還有「長大」的空間吧!



預設的設定鍵盤最上面的一排按鍵是背光、螢幕切換、播放控制、音量等特殊功能鍵,要按 FN 的組合鍵才會切換成 F1~F12,不過這個設定可以在 BIOS 中修改,換成一般筆電的設定。


U840W 的觸控板並沒有做成和螢幕相同的比例(說不定也沒有這個比例的觸控板),而是 16:9 的。這使得滑鼠從螢幕這頭移到另一頭要滑得相當快才行,不然就要在觸控板滑兩次以上,不得不說這也是超寬型的螢幕一個意料之外的問題啊!觸控板本身觸感是普通的霧面觸感,支援兩指滾輪。

硬體/實測




我們拿到的這台 U840W 搭載的是 Core i5-3317U 的處理器,Intel HD4000 整合式顯示晶片、4GB 的記憶體、和 100GB 左右的 SSD 硬碟。據 Toshiba 表示,這是一台特規的工程機(裝的還是英文版的 Win7 @@)和正式出貨的版本(2GB 記憶體/32GB SSD + 500GB HDD)有著不小的差異,所以我們就不特別跑它的系統分數。但就一般操作的感覺,U840W 和同級的 Ultrabook 產品相仿,拜強悍的第三代 Core i 處理器所賜,即使是超低電壓的處理器,大部份的操作都仍然相當順暢,毫無阻礙的感覺。

3DMark06 的測試則是另一個有趣的部份,因為我們從來沒在 1,792 x 768 這樣的解析度下跑過 3DMark 測試。U840W 的 1,366 x 768 解析度 3DMark 分數就有 5346 分,高出同級的電腦許多(HD4000 的 Ultrabook 大多在 4500~5000 之間),就算是 1,792 x 768 的解析度也還有 4858 分的成績。當然,宏觀的說這樣的數字離遊戲筆電還遠得很,但是可以保證它不會比同類的筆電差就是了。

用我們的標準評測方式(連續播放影片、螢幕亮度 60%、Wi-Fi 開啟),U840W 繳出了 5hr10m 的成績,在 Ultrabook 中算是普通。不過如同先前說過的,我們的這台測試機只有 SSD,沒有 HDD,所以真實出貨的機器表現如何,還有待確認。

寬螢幕用起來的感覺




那到底 U840W 用起來是什麼感覺呢?小編自己平常桌上就是兩台大螢幕合併著用,所以其實除了剛開始的前五分鐘之外,很快地就習慣了在上面工作的流程。如同 Toshiba 之前所宣傳的,超寬螢幕的一個優勢就是可以同時併排兩個螢幕使用,但現實上這麼做是有一點困難的 -- 現代大部份的網頁都是設計成 1,000px 寬上下,而 1,792 分成兩半,每半只有 900 左右而已。換言之,真的併排兩個網頁的話,兩個網頁都會被切掉一小部份(這可以在上圖看到)。不過另一方面,如果有一個網頁/軟體對寬度的要求不高的話,一個視窗開網頁,另一個開 Email / IM 是相當享受的事情。

看電影的部份,如同先前提過的,是一大享受。想要在 16:9 的螢幕上享受同樣面積的電影畫面,至少要 15.6 吋的筆電才辦得到,但到了那個等級,機器的體積和重量就不在同一個水準上了。不過換一個角度說,現在看 2.35:1 的電影基本上沒有黑邊了,但反而變成了 16:9 的影片(1080p、720p)左右會出現黑框 -- 究竟平常看的影片以 21:9 居多,還是 16:9 居多,是一個購買前要考慮清楚的問題啊!

遊戲的部份有沒有辦法支援,就端看那個遊戲本身是如何設計的了。以小編隨手裝上去的兩個遊戲來說,魔獸世界可以輕鬆地拉到 1,792 x 768 的寬度,但暗黑破壞神 3 就沒辦法,最高只能選到 1,366 x 768。事實上是,在很多遊戲中,如果寬螢幕能帶來比較廣的視野的話,是有其不公平性存在的,因此不少遊戲都會去限制畫面的最寬比例,或是乾脆犧牲使用寬螢幕的人,讓寬螢幕的使用者在橫向看到的畫面與其他人相同,縱向卻被裁切了。有意使用這台筆電做遊戲使用的朋友,可能要留意一下自己準備玩的遊戲在這種非典型的解析度下採用的是什麼方案。

[Ross Wang 為本文拍攝照片]

結論


U840W 是 Toshiba 一個相當大膽的嘗試,首次在消費型機種中推出了 21:9 螢幕這樣的概念。就我們的看法,這是個適合小眾利基市場的產品,對於常看電影的人來說會有最大的價值,而對一般的文書處理、遊戲等應用來說,效果就小得多。但不可否認的,1,792 x 768 相對於 1,366 x 768 來說,在可供使用的螢幕畫素上直接多了 31%,這已經相當接近 1,600 x 900 螢幕的 37% 了,而且超寬螢幕更適合併排螢幕工作呢!

扣掉主打的螢幕這個大特色,U840W 在根本上是一台 Ultrabook,有著豐富的 I/O 連接埠,和足以應付大部份日常工作的效能。唯一可惜的地方,就是它的鍵盤按鍵在機身垂直空間有限之下,不得不做了犧牲,各排按鍵都較一般的筆電來得扁些,要一點時間來習慣。希望 Toshiba 能想到辦法讓魚與熊掌都能兼顧囉!

[Ross Wang 為本文拍攝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