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Alpha A57 評測


Sony 藉由首款 SLT 半透明反光鏡的 A55 測試市場水溫獲得認可後,在幾個月之前推出了定位於中高階的 A65A77 機型。不過,作為入門級別後繼機的 A57 卻一直等到最近才推出。單純從參數上看 A57 與前作 A55 似乎並沒有太大差異,幾乎同樣的 1,610 萬畫素感光元件、15 點相位對焦系統、1,200 區測光以及 100% 的取景視野( EVF 取景實現這個並不難)。第一眼看上去的區別似乎就只有機身體積的變化了,難道 A57 真的僅僅只是個換殼版的 A55 嗎?讓我們在下面的測評裡面來看看,到底在那些方面有變化。

外觀手感



第一眼看上去,除去機型 Logo 和側面幾乎留意不到的 GPS 功能標示,A57 的機身外觀和 A65 完全相同。與上一代 A55 相比 A57 的整體機身要大些,手把的握感也充實很多,甚至如果手不大的話是可以做到小指不懸空握持的,總體來說拿在手裡握感還是不錯的。



背面的控制面板很簡潔按鈕不多,AE-L 和 ISO 按鍵部分可以自定義功能。值得一講的是,Sony 在 FN 鍵上集成了常用設置的選單,例如對焦模式選擇、連拍模式、白平衡等使用頻率較高的功能都可以在這裡面找到。另外就是在模式旋鈕上面多出了 12 張高速連拍和全景模式兩個檔位。其它方面,就沒有太多新的特點了。



作為半透反光板機型(SLT)跟其它 DSLR 機身最明顯的區別就是它的 EVF 取景模式。與 A55 相比,A57 上面這塊 EVF 做到了實實在在的 144 萬畫素,並且具備兩種模式可調,針對不同使用人群,它可以具備不同的取景器遠視點,這個概念說簡單些,就是當能看到完整取景框時眼睛到取景器的最遠距離。在調整後遠視點可以達到 25.2 mm,很不錯數值,戴眼鏡的朋友們應該會喜歡這個功能。當初在 A55 上的那塊 EVF 表現也還算令人滿意,在 A57 上面它的放大倍率由 1.1 倍變成了 1.04 倍,但實際使用起來感覺變化最大的還是取景流暢度上好了很多,每次拍完一張照片不會出現黑螢幕的情況,能夠很流暢地繼續取景以準備下一次拍攝,這種體驗已經很接近於傳統的 OVF 了。在畫面細膩度上也很不錯,完全沒有畫素顆粒感。

然而讓我們不太滿意方面有兩個,一個是在開機後立刻取景時,會有一個明顯的畫面由暗到亮的過程,雖說這個過程中依然可以正常拍攝,而且持續時間很短,但在進行抓拍時還是會感到一些不便;另一個是它採用的並非 A65 上面的那個規格驚人的 236 萬畫素 XGA OLED EVF,而是類似於 DLP 的技術,即紅藍綠三種顏色每次只顯示一種,通過高速的刷新頻率來實現色彩混合,而非一次同時顯示三種顏色,要說優點的話,細節表現可以更細膩,但缺點就是,偶爾在某些動態場景或者角度下會看到彩虹狀邊緣,不時的在提醒你,這是 EVF,不是 OVF......。



下方的 LCD 採用了與 A65 相同的雙向旋轉結構,轉軸位於底部,這塊 92 萬畫素的 Xtra Fine LCD 顯示效果還好,算中規中矩。


機身功能特色


A57 主打的功能便是它的 12Fps 的高速連拍,相對於 A55 的 10Fps,算是一個比較容易被發現的升級。在這個模式下,對焦在按下快門的瞬間會被鎖定,光圈也會被固定在最大,同時畫素也會變為 840 萬左右,注意,這時候利用的是中央部分感光元件,換句話說,畫幅變小了,導致等效焦距和取景視野會發生變化。整個連拍在精細照片畫質下最多可以拍 23 張,即兩秒左右時間,之後機身需要一定時間對圖像緩存寫入,需要稍作等待才能進行下一次拍攝。坦率的說,連拍數由 10 變成 12 其實並不具備太多意義,畢竟這種拍攝模式的限制蠻多,自由度也很低。


正常狀態下的全畫素 10Fps 連拍是完全沒問題的,可以自動 AF,可以設置光圈等。A57 的追焦性能在入門機機身中表現算是不錯了,成功率比較高。半透反光板的裝置的反光結構是固定的(打開鏡頭後可以手動抬起),在拍攝時無需動作,因而可以輕鬆做到媲美很多專業級別機身的超高速連拍速度,而且正是由於只有焦平面的快門簾進行動作,它的快門震動也很輕微,雖然沒有鏡間快門那樣子無聲無息,但做到連拍時機身穩定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不會像 DSLR 中一些機型一旦開始高速連拍,手中的機器就仿佛在打哆嗦一樣。有一點要說的是,它的快門聲並不算好聽,帶有蠻尖銳的"嘰"一聲,但這個就是仁者見仁的問題了 -- 使用 DSLR 的老玩家對這個聲音或許會感到不太習慣。


作為定位在入門級別的機種,A57 內建了自動肖像構圖、清晰影像變焦和智慧拍攝模式三個非常適合新手的功能。自動肖像構圖是 A57 上新添加的功能,它可以透過人臉識別自動對照片進行裁切構圖,將人的臉孔構圖放置於畫面三分法的黃金分割點位置另存一張照片。或許對於老手而言,做到三分法構圖是很容易的事情,而對很多新手來說這個功能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可以提高照片的美感。這個功能會一次保存裁剪前後的兩張照片,所以日常使用時打開也無妨 -- 只要記憶卡容量夠大的話。




清晰影像變焦簡單來說經過優化的數位變焦功能,最大具有兩倍的放大效果,Sony 聲稱可以達到媲美光學變焦的水準。實際使用後效果我們只能說... 勉強過關 -- 偶爾在不在乎畫質的前提下是可以用一下,但想用它取代光學變焦是不可能的 -- 放大後可以看到一些補差點演算法的痕跡。所以碰到焦段不夠用的情況,如果你比較在乎畫質,那我們還是更加建議您向前多走幾步。智慧拍攝模式可偵測識別場景和拍攝對象,自動調整相機的參數,包括連拍、HDR、手持夜景等功能。實際上就是加強版的 Auto 檔位,讓使用者可以更加傻瓜式的拍攝。這三個功能對剛剛接觸這類相機的純新手來說,確實能夠大大降低拍攝難度,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拍照的時候如果把所有曝光參數設置,甚至連構圖都完全的交給機身了,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按快門,這樣子似乎也少了很多攝影的樂趣。


對於一些發燒級玩家而言,峰值對焦一直是 NEX 系列產品上很受歡迎的功能,在轉接一些手動鏡頭對焦時,屏幕上會高亮顯示合焦區域的邊緣部分。這次在 A57 上也出現了這個功能,考慮到 A57 仍然是 A 卡口設計,法蘭距(焦平面距離)與 DSLR 機身完全相同,所以轉接優勢並不像 NEX 系列的 E 卡口那樣明顯,但這種實用的功能,其實偶爾也會用到的,所以有總是比沒有好的。A57 內建了 Steady Shoot 機身防手震的機能,與之前沒有太大變化,實際使用中大概能降低 2~3 檔安全快門。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固定在三腳架上進行長曝光拍攝的話,最好是關閉這個功能,否則此時的防手震機能仍會繼續運作反而會導致有些時候照片會明顯糊掉。


影像功能




半透反光板結構的主要特性就是在影片拍攝時依然能夠進行非常高速的自動對焦,與普通 DSLR 的不同之處在於,後者影片拍攝時由於反光板抬起,所以是運用反差對焦來實現的,而前者的半透反光板固定,一部分光線通過了位於反光板位置的半透薄膜入射到了感光元件上,另一部分光線被半透結構反射到了相位對焦的原件上,這個方案解決了單反結構中高速的相位對焦與影片拍攝功能不可兼備的矛盾。A57 採用的正是上面所說的方式,可以做到手動控制影像的曝光參數,機身頂部的立體聲 Mic 還可以降低風噪。影像格式支援 AVCHD 和 MP4 兩種,在 AVCHD 下可以拍攝最高 1,920x1,080 解析度、50Fps 的 28M 編碼率高畫質影片。另外在 A55 上出現過的過熱問題,這次在 A57 上也得到了解決。由於這個功能與 Sony 其它的 SLT 機型並無太大差異,這裡就不多費筆墨了。


續航方面,能夠發覺在 A57 上用 EVF 取景要比 LCD 取景更加耗電一些,總體來說在偶爾拍攝幾分鐘影像的前提下,維持四百張以上的續航是沒有太大問題的。


畫質表現



A57 在畫質方面究竟有沒有提升,是決定它是否值得購買的關鍵因素,也是我們在這個評測裡需要注重探討的地方。半透反光板結構在剛剛推出時就曾有過很大的爭議,很多用戶擔心在光線經過半透膜後損失三分之一的通光量是否會對畫質造成影響。直到 A77 等高端機依然採用了 SLT 技術,這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 SONY 對於這個技術的信心:沒問題,放心用吧。而我們在一段時間的使用以後也可以肯定的是,這個技術目前已經比較成熟了,完全可以將那三分之一通光量的損失對最終成像的影響控制在幾乎不可見的範圍內。但同時也要考慮到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在目前其它品牌甚至採取移除低通濾鏡來提升畫質的方案,SLT 是否能保持同樣的進步呢?


ISO 控噪能力


以下均為默認設定和最高畫質 Jpg 輸出。




ISO 800 整體純淨度很不錯,細節保留很豐富


ISO 1600 下畫質完全可以接受,在純色區域有輕微塗抹,但不會影響觀感


ISO 3200 下有明顯噪點出現,飽和度有開始略微降低,在細節的保留上還算不錯


ISO 6400 下噪點大量出現,在暗部的白色噪點也非常明顯,塗抹感較重,邊緣細節也有一些流失


所以對於這款相機,我們建議拍攝時盡量將 ISO 控制在 3200 以下,如果縮圖的話,ISO 6400 也具備一定可用性。總體來看表現還是比較優秀的。但在明亮的室內所取得 ISO 測試結果並不能作為完全參考,我們更加傾向於在實際的弱光條件下來測試它的成像表現。


A57 在高 ISO 下對細節的處理能力相對於上一代 A55 有一定的提升,最大的變化是塗抹感明顯減輕,在邊緣處理上,能夠盡量在維持畫面純淨度的前提下保留更多的信息。


動態範圍



A57 的畫面寬容度表現不錯,在光線對比強烈的場景下細節仍然很豐富,完全能夠滿足在大部分情況下的拍攝需要,具體的表現我們會在下文的樣片分析中詳細介紹。


白平衡



A57 的白平衡表現只能說還算滿意,因為很多時候,它可以做到對場景色溫的識別,並能夠進行一定的修正,只是修正的力度稍顯不夠。例如上圖,在暖光源下它只能做到大概七成的效果,畫面整體來看仍然是偏暖的,因而仍然需要在後期處理時稍作調整。


實拍樣本分析


以下樣片均採用 A57 機身和 16-50mm F2.8 鏡頭拍攝。



這張照片使用了 A57 上面的 10Fps 連拍追焦拍攝,不同於 12Fps,此時的拍攝每張均可以進行自動對焦,在針對視野內運動幅度較大的目標時,這個模式的連拍更有實用價值。為了凝固畫面,我們使用了較高的 ISO 3200,可以看到此時的畫面純淨度還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放大看,會發現羽毛的紋理細節有些許的損失。




這張夜景是使用腳架來拍攝的,曝光資訊為 0.6 秒、F/5.0、ISO 100,關閉機身防手震。局部放大後,能夠看到它的長曝光畫面純淨度表現不錯,純色區域有輕度噪點出現,但整體塗抹感很輕微,細節保留豐富。



在使用 T12 檔位即 12Fps 超高速連拍時,更加適合抓拍一些運動幅度在對焦範圍內的目標。此時可以連續拍攝 23 張 Jpg 照片,即是兩秒左右的時間,在拍攝一些趣味性強的瞬間動作時比較有用。



A57 機身同樣內建了多種濾鏡,在操作時可以通過機背控制面板上的 FN 按鍵啟動相對應的選單來進行選擇。濾鏡的數目並不算太多。



上面這張照片的明暗反差非常大,但無論畫面上人像的皮膚細節,以及窗戶上的紋理都得到了保留。在畫面寬容度方面 A57 基本能夠處於同級別的中上水準。



在色彩方面,A57 依然繼承了 Sony 以往的特色,對紅色和紫色比較敏感,畫面整體看上去很艷麗。



A57 使用的還是以前那塊 1,200 區測光元件。它的測光性能基本令人滿意,面對一些光線情況復雜的場景,大多數情況都可以做到準確的測光。

更多樣本照片

總結


A57 作為一款入門等級的產品,它並沒有採用那塊關注度頗高的同級別最高畫素 CMOS,這也可以理解,否則誰還會去買 A65 呢(笑)。在畫素上沒有升級,那麼在其它方面必然要有所提升。12Fps 超高速連拍?EVF 解析度的些許提升?似乎沒有太大吸引力,更多的是一個規格上的變化。但如果購買產品只需要看規格的話,我們也沒有必要去做評測了。A57 最大的賣點,我們認為應該是畫質方面相對上一代產品 A55 的整體提升,例如它的感光度表現雖然不能算是同級別最優,但也屬於優秀的那一類了。考慮到它附加的一些對新手而言頗為便利的功能,例如人像自動構圖、清晰影像變焦、智能拍攝等,以及 EVF 取景帶來的上手難度降低,可以讓剛剛接觸這類攝影器材的用戶也能滿輕鬆地就拍出不錯的照片。在機身體積的變化上,對於一些女性用戶而言,她們或許更加希望手中的相機可以小巧一些,而男性用戶往往會很樂於接受更大一些的機身。Sony 自從六年前收購 Konica Minolta 正式進軍可換鏡頭相機市場後,便一直扮演著一個"攪局者"的身份,它的產品一直都有著較高的性價比,站在消費者的角度,我們還是很希望看到這個的。


目前,A57 單鏡頭套機的官方建議零售價為 HK$6,790(約合 CN¥5,515、NT$25,800 ),實際購買的價格肯定會低於這個數字,性價比依然不錯。如果是手中已經擁有 A55 的用戶,我們更加建議去購買更高一級的 A65 和 A77,來獲得更大一些的升級;而對於初次購買的用戶,A57 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