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on EOS 5D Mark III 評測


相較於高階旗艦機種的競爭,感覺比較接近我們世界的 Canon 全幅機種應該就是 5D 這個全片幅的系列機型了吧(雖然價位還是非一般人可以輕鬆下手的啦...)。此系列相機從第一代 5D 初試啼聲再到了在單眼錄影功能中帶來的突破進展的 Mark II,系列機型一直以來都十分受市場肯定,也得到很多初入門全幅領域的消費者還有很多專業攝影師的愛用。而距前代機種三年,Canon 也已經於上個月正式宣佈更新這部全幅的入門專業機型 EOS 5D Mark III,有別於前兩代機種在對焦系統上的貧弱表現,這次的全新機型採用新一代的 61 點對焦系統提升了對焦速度與可靠性連拍也提升到了 6fps 的境界,也使其看來更能勝任專業領域的用途。

在參考老大旗艦運動機型 Canon EOS 1D X 極力追求感光度可用範圍擴張的發展走向後,其實我們也不難理解 5D Mark III 為何會僅提升約 100 萬畫素來到 2,230 萬畫素。而在新一代 Digic 5+ 影像處理器與 CMOS 感光元件的加持下,其高感光度的範圍相較於前代機種也有了大幅度的改進,原生 ISO 由 100-25600 並可擴張至 50(L)、51200(H1)甚至到 ISO 102400(H2)的超高感光度(附帶一提,這感光度在 CameraRaw 的顯示為:102k,真是...)雖說比起 1D X 還是遜色一些,但放眼時下所有全幅與 APS-C 機型,這樣的規格其實也算是領先群雄了(或者該說是市場分隔做得很好?)。不過這單機身價位也隨著性能提升來到台幣 111,900 / 港幣 27,480 / 人民幣 23,000 元的這部全新機型,其在實戰上的表現如何?相信大家也都非常好奇,我們這次有幸可以有機會用幾天的短暫時間評測這部 Canon 的最新全片幅單眼 EOS 5D Mark III,究竟其表現是否真如規格上的兇悍,就請各位點擊繼續閱讀開始觀看我們的評測報告吧。




Canon EOS 5D Mark III 評測影片


外觀


坦白講在評測期間許多人看到小編手上的相機都會誤以為是 5D2,不過只要稍微定神一看就會馬上感受到這部新一代機身的許多不同之處 -- 除了造型變得更為圓潤外,也能看到其 100% 視野率觀景器也換上了與 EOS 7D 相同的眼罩。在正面的部分,原本靠近鏡頭釋放鈕下方的景深預覽鈕移到了機身手把側,並在快門鈕旁邊加入了 M-FN 控制按鈕。機身側面連接埠的部分則是新增了一個對動態錄影有極大幫助的監聽耳機孔,還提供了可分別存放資料的 SD / CF 雙記憶卡規格。在機背的部分也加入了與 EOS 7D 相同的靜態拍攝 / 動態錄影切換鈕。另外,5D Mark III 在機頂的資訊視窗所提供的資訊也變得更為詳細,這也十分有利於拍攝期間資訊讀取的完整程度,不過有利就有斃,坦白講有時候還是會覺得字這樣反而變得有點小,偶爾還是會把資訊看走眼(~老花眼了嗎我)。

除了許多與自家 EOS 7D 機種類似的操控按鈕外(包括具備鎖定功能的模式轉盤與電源開關設計),5D Mark III 還將螢幕規格提升至 104 萬點的 3.2 吋螢幕,並新增了一個評分(RATE)按鈕。更細部地看這部機身也可以發現在 5D 的名牌之上有一個三點的錄影孔,螢幕下方也有個揚聲器的開孔,還有遙控器的接收器也移到了手把的前端中央處。另外還有個小發現!就是這次機背轉盤中間的 SET 按鈕不再會隨著飛輪的轉動而旋轉了呢 -- 這好像對需要拍機身的小編而言是個很方便的改變(噗)。

選單的部分也針對這次機身的強勁規格,加入了許多針對 AF 對焦系統的細部調整功能,並且也將以往內藏於 C.Fn 選單的複雜功能選項都直接依照類別,以標籤頁的方式放在最外層直接供設定使用,雖說可能在初上手時可能會有點眼花繚亂,但後來發現其實常用的功能也就只有那幾項,如果有需要的話也可以登錄到最後一個標籤頁的最愛功能快捷選單之中提升使用效率,也可以利用模式轉盤上的三組客制功能來提升針對不同拍攝場景的設定效率。

操作介面與手感


要說這次 Canon 所推出的新機型其實是 5D Mark II 與 7D 的合體也不為過,不論在 M.Fn 鈕、錄影切換按鍵或者是機身肩膀上的模式按鈕與電源鈕都有其影子存在。而除了對焦與連拍性能外,特別在操控上都再再承襲了這部 APS-C 旗艦機型的各項操控特點外,手感方面也有了長足的進步。首先,機身手把後方大拇指與掌心所倚靠的位置,相較於前代機種變得更為隆起突出,這樣的小小改變也讓手感的可靠感比起以往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加上記憶卡護蓋等部位的蒙皮包覆所提供的完整握感,也使其在握持時的感受也更能得到厚實的感受,不過坦白講這份感受也有很大的部分是出自的有點增加的厚度上,雖說對一般男性使用者而言應該不至於會構成太大問題,不過對於手掌大小普遍較嬌小的女性使用者在握持上可能會比起以往機種要來的辛苦一些才是。

在此可能要特別講一下實際操控的狀況,以往的機身由於主要按鈕大部分都集中在右手區塊,所以一般而言有關機習慣的人(例如我)便可以隨時以右手單手開機並切換大部分的功能,但這次 5D Mark III 的操作邏輯幾乎所有的動作都必須要用雙手來進行,甚至是要採用組合鍵的方式來進行操作。像是必須要按下螢幕左側的放大鈕再搭配前滾輪放大的操作順序(別忘了,還要先按下 Play~)才能看照片,另外最經典的例子應該就是毀譽參半的曝光模式轉盤鎖定功能,應該都會讓很多剛從前一世代機身升上來的朋友感到不甚習慣 -- 都可以直接用鎖定鈕與對焦點選擇鈕直接放大縮小影像 -- 不過用過 1Ds Mark II 的朋友應該反而會對這樣看照片等的操作有點懷念(!?),至於為什麼這樣的操作要「隔代遺傳」我們也就不得而知了。


另外,上圖新增的 RATE 評分鈕(剛開始小編還誤以為是要用來調整錄影的位元率的快速按鈕)其實對大部分人而言似乎都覺得有些雞肋,但這樣的功能在外景等專業用途其實非常實用,簡單地說,在拍攝流程中會時常需要跟業主確認照片「是否已經可用」時,便可直接在機身上評分進行分類,而匯入電腦之後,也可以順利地在 Adobe Bridge 或 DPP 等軟體中直接讀取,再採用篩選器即可省去非常非常多的挑圖時間。而這樣的便利功能相信即使是在其他工作或者是個人整理照片的流程中採用這樣的程序應該能大幅增加工作效率才是。但若真的用不到評分功能的朋友,這顆按鈕其實也可以被改為「保護檔案」的按鈕囉 -- 坦白講個人會覺得有點可惜就是了。

對焦


「對焦系統的提升」應該就是這次 5D 三代目的最大改進重點之一了,在幾天的實際使用下來,小編也發現這次的提升的確是非常具有誠意呢 -- 不只是相對於以往機種的貧弱對焦系統,這次 5D Mark III 所帶給使用者的對焦系統,不論在穩定度、速度甚至是功能性上都有顯著的提升,除了可以在選單精細的調整每次首次對焦與再次對焦(人工智能伺服器影像優先順序)所需注重的是以精度為優先,或是偏向快速合焦以釋放快門為優先,還可針對各種不同場合設定對焦模組的追蹤靈敏度與追蹤主體的適應性。這都是在以往系列機身中所無法找到的精細調整選項。

在實戰使用上,這次小編直接選擇夜晚的籃球場進行實戰測試(測試的範圍還包括超高 ISO 的測試,不過這部分將於下段再說)。老實說在此之前小編對於 5D Mark III 的對焦其實並沒有抱以太多信心,直接約了朋友拍攝這樣的照片多少還是有點擔心,不過實際下場拍攝之後才發現,這次它的對焦系統的可靠程度真的是出乎個人的意料之外。在拍攝時小編直接採用全自動的 61 點自動選取對焦點的功能,並將對焦精細程度的調整為高要求的方向,追焦主題的靈敏度則是調整為建議的球類運動模式。原本預計因為精細對焦程度的要求下對焦系統應該會有所遲疑,殊不知其實在拍攝的過程中迷焦的狀況真的不常看到,取而代之的是順暢的追焦與暢快的拍攝流程。而漸漸放心機身性能之後,便能放心的將對焦交給機身,其他的心思都可以放在找到最好的拍攝時機與構圖上。

加上提升至 6fps 的高速連拍,雖說中間還是難免會有前後主體交錯所造成的誤判狀況,但這樣的表現已經可以說令人十分激賞了,更別說照片的成功率其實也不低呢!小編也有拿 5D Mark III 去拍攝自己的寵物兔子,也發現其在昏暗的室內場景中依然能保持相當不錯的追焦反應。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搭配的是 50/1.8 這樣的便宜鏡頭,除了吵了些對焦反應其實仍然有相當不錯的表現。真要講缺點的話,這次有點可惜的是對焦點依然集中在比較偏中央的部位,但小編這次也有拿去與 1Ds Mark III 作比較,其實發現即使是在旗艦機身之上,它們的對焦點範圍其實都是與 5D Mark III 類似也是滿偏中央的分佈,所以,既然旗艦機身都沒做到了... 好像也不太能期待有可能有突破性的改變。


比較值得一提的還有這次的 61 點也提供了對焦點群組的「擴展自動對焦區域」功能,它可以讓對焦點除了單點的選擇外,還能聯合附近的對焦點以十字 / 方形環繞的方式來進行對焦判定的選擇,這樣的對焦功能在實際使用上的確感到相當實用,尤其是在這次這麼多對焦點可以選擇的狀態下,常常一個不小心被攝物稍微有點偏離就造成單點對焦點對錯甚至是迷焦等狀況發生,這樣的對焦區域擴展功能就可以有效改善對焦點細小所帶來的「瞄準問題」,而且即使是有誤判狀況,你也能迅速地透過合焦點的顯示快速發現問題,再透過指定單點對焦來解決這樣的問題即可 -- 不過在幾天的使用中,其實這樣的問題並沒有什麼發生就是了。

在暗部對焦方面,其實大家在 5D Mark II 推出之後應該一直都有類似的疑問,既然 5DII 的感光度表現已經不差了,那為什麼對焦系統卻無法在低照度的環境下提供同樣的支援能力呢?(白話一點講就是:曝光搞定了,對焦卻對不到是哪招!?)而這次 Mark III 的表現則是「終於」達到了這樣的水平,在其可用感光度範圍再次提升的同時,其暗部對焦的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甚至會有種接近旗艦機種的錯覺(應該是錯覺吧...)。實際使用中小編在以往前代機身理應會遭遇困境的昏暗場合中,EOS 5D Mark III 的對焦反應與精度依然表現優異,這點真的算是十分令人感動的改進。

畫質表現


其實一直以來 5D 系列機身在低感度的畫質表現上都很受到一般消費者甚至是專業攝影領域的肯定,但這次由於對手一舉將畫素提升至超過三千萬畫素的規格,也打破了一直以來大家所認為的「潛默契」。但我們也看得出 Canon 近來(至少在 Cinema EOS 之前?)主要是打算專攻提供更大範圍可用純淨影像的感光度範圍,而在這次的測試中也可以明確的感受到其所作的努力。

各 ISO 的測試中,我們可以看到其實在低感度一路到 ISO 6400 之前,就算是在 100% 的截圖考驗下 5D Mark III 在暗部細節或解析度的表現上其實都沒有什麼太多的改變 -- 這真的是非常可怕的表現,雖然即使是在雜訊抑制關閉的情況下或多或少都還是可以感受到一點抹雜訊的動作在其中,但就 JPEG 直出的表現看來,這樣的畫質表現可說是大幅度地改變了筆者之前的拍攝習慣。


試想,既然 ISO 6400 以前都夠用,這樣即使是在昏暗的環境下即使使用小光圈的變焦鏡也不會有太多的問題,更別說其實自己在評測期間幾乎都是將自動 ISO 範圍調整在 12,800 以下。雖說感光度真的很難跳到最高的兩格,但坦白講即使是到了 ISO 12,800 的範圍上限,其畫質與雜訊抑制的表現依然算是相當可圈可點的。這樣的表現搭配 KIT 鏡 24-105mm L 的防手震功能也使小編即使是在沒什麼照度的昏暗環境下依然可以取得安全快門下的正常曝光 -- 也別忘了前段所說的暗部對焦能力,嘿!別忘了這可是顆最大光圈僅到 F4 的小三元鏡頭呢,若是搭配更大光圈的鏡頭,表現肯定是更強悍。

綜合以上的表現,也讓小編在借測的後期可說是越拍越順手,基本上在一般的街拍中,使用者只要把自動感光度功能設定好,便可以享受相當輕鬆的拍攝過程,再也不用特別去擔心 ISO 狂飆可能會讓自己之後必須遭遇艱辛的後製工作,取而代之的是驚嘆新世代感光元件與影像處理器所帶來的寬廣可用感光度範圍,也讓影像創作的彈性變得更強。




錄影


從 5DII 開始 DSLR 的錄影功能便成為現今產品不可或缺的功能之一,這次 Canon 更將 5D Mark III 在錄影的操控與相關支援性上提供了更完整的功能規格,除了可以快速啓動的錄影按鈕外,還加入了可即時監聽的耳機孔與靜音控制等為動態錄影著想的便利功能。另外,很多專業錄影所期盼已久的錄音控制機能也不再需要辛苦的去破解韌體而直接出現在機身的控制選單之中,在 1D X 旗艦單眼開始出現的時間碼功能等,也都更增加了這部機器在專業錄影的完整度。錄影的畫質部分,小編也在短暫的試用期間錄製了許多小小的場景片段,採用的都是 Full HD 的 ALL-I 低壓縮格式進行拍攝,除了有夠大的檔案容量外希望這樣的高流量影片能夠對各位有一點參考價值。另外,針對果凍效應的部分各位可以在 2:50 秒左右觀看慢速位移時的表現,至於高速移動的表現也可以在 2:00 整左右看到高速移動車輛的變形狀況。

續航力

這次 Canon 對於這顆通用於 7D / 60D 的 1800mAh 電池在 5D Mark III 的續航表現官方提出了 950 張的表現,在帳面上的數字甚至還超越 7D 的 800 張表現,令人十分驚訝於 Canon 到底是從哪擠出來的額外電力,也令人驚嘆新處理器的省電效能。至於實際表現如何,這次小編還真的有機會測試到它的極限... 首先,在剛拿到機身的時候其實電池的電量早已經所剩無幾,而面對吃緊的評測日數個人不得不馬上先將其直接上陣進行拍攝。在僅剩一到兩格的低電量狀態下,實測發現即使撐完一次記者會的工作加上實測拍照與幾次錄影約莫三百多張的拍攝之下還能夠頂得住(擦汗),而於他日的整日評測試拍下也繳出了約莫九百多張的續航力表現 -- 中間還有參雜數段短片的錄影拍攝 -- 可說是十分令人滿意的續航力表現。

特色功能

靜音快門


一般來說,對於 5DII 的快門聲應該沒人會特別稱讚它「好聽」吧?不過這次 5D Mark III 的快門聲可能是隨著連拍速度提升與新一代具備避震機制的反光鏡機構而有所改變,在一般情況的快門聲其實非常具有機械作動的「聲浪」,不過這聽起來很有氣勢的快門聲也使得驚動被攝者的機率直線上升。針對這樣的狀況,Canon 這次準備了從 1D X 上下放的靜音(寧靜)快門供使用者選擇,其實在評測期間,小編幾乎都是開著這樣的快門在進行拍攝,雖然說仍然會有快門的聲音存在(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透過本篇的評測影片聆聽聲音大小的差異),但實際使用下真的比較不會驚擾到被攝者外,它甚至也降低了許多快門與反光鏡的震動,提供了相當穩定的拍攝狀態,而若真要說有什麼缺點,除了接續拍攝的反應還有連拍速度會降低外,因為抑制快門聲音而放慢的作動機制偶爾會令人會有快門速度變得十分緩慢的錯覺,而且也少了點機械快門聲浪全開的痛快感(這真的算是缺點嗎?),而這樣的功能雖然不見得能完全消除快門聲,但用在一般研討會、演講或是餐會的場合,應該已經非常夠用了。


創意拍攝功能(HDR、重覆曝光)

嘿!巴望著其他單眼系統廠商的 HDR 與重覆曝光功能已久的朋友,這次 Canon 總算甘願把這樣的創意拍攝功能丟進新一代的機身當中,在 5D Mark III 上他們甚至將此功能特別獨立在標示為熟悉的「相片風格」按鍵之中,以方便使用者可以快速進入設定並開啓使用。雖然說這樣的功能出現的有點晚,但它的實際表現與完整度倒是出乎意料的優異,尤其是 HDR 功能,雖說每次使用都必須要進入選單開啓有點麻煩,但相信應該沒有人會希望沒事誤觸到這樣的功能。在開啓 HDR 功能之後(裡面還有一堆效果的選單讓你選擇),便可以直接開始高動態範圍合成的拍攝,使用者只須按下一次的快門,相機便會自動連拍三張不同曝光值的照片(EV 值也可以透過選單設定),並且會經過約六到七秒左右的合成時間 -- 在此一期間倒是還可以繼續進行拍攝,不過進不了回播或控制選單 -- 之後便可馬上預覽到 HDR 的合成效果。

除了上圖中各種風格的拍攝成果示意外,對於機身合成的 HDR 效果不滿意的朋友也可以選擇保留三張照片的原始檔案以利後續自行合成,這種感覺又有點像 JPEG + RAW 的設定 -- 也就是保留三張不同曝光的照片以及一張合成後的效果照。另一個大家期盼已久的重覆曝光功能,在選單之中也同樣提供了非常多的客製選項供設定使用,像是累加曝光與拍攝張數等細部功能,除了考驗使用者對於藝術創作的想法外,該功能其實也有點複雜到需要多花點時間才能運用自如。


Canon EOS 5D Mark III 重複曝光功能實拍


專業人士怎麼想

在這次的評測期間前後,小編也參考了許多認識或剛好碰到的專業攝影師的意見,甚至還直接將機器給職業攝影師試用以瞭解更多專業人士對於這部機身的意見。在實際的訪問之中,其實專業領域對於此部機身的評價真的是十分多元 -- 對拍攝影片居多的動態攝影師而言,有人提出了認為 5DII 就已經非常夠用覺得其實 5D Mark III 對該團隊在價位上並沒有太多的吸引力的意見,但也有認識的動態攝影師卻早已經入手並且正在拋售 5DII 的情況。而這次有比較多時間試用到這部機身的知名但低調的平面攝影師的意見,則是讓小編有點感到意外 -- 好啦... 其實個人還是有點先入為主認為 1D 應該還是有壓倒性的優勢...。

首先要先提的是,這位職業攝影師才在約半年前才從使用六七年以上的 1Ds Mark II 更換到 1Ds Mark III,所以對於 Canon 高階系統的世代演進感受十分強烈。拍攝近來多部熱門國片劇照與知名運動品牌平面廣告(低調)的他,在實際試用 5D Mark III 之後其實對於其對焦系統的進步覺得真的有追上高階機身的感覺 -- 尤其是還特別試用了一下暗部對焦的性能,高 ISO 表現在短暫的試用中也認為表現「感覺」有超越 1Ds Mark III 一格左右的表現,也令人十分感嘆 Canon 一代一格的巧妙性能演進巧合(咳)。

不過要說與旗艦機種沒有差異,想必也不會有人會相信(不然 1D 要賣誰啊!),他主要認為 5D Mark III 在連續的 RAW 檔拍攝下機身暫存所「回神」的速度比起 1Ds Mark III 還是遜色些,這點其實若是在拍攝高速動態的連拍場合下會吃虧一些,也會干擾到拍攝的節奏。但坦白說,這樣的差距說不定對於 5D Mark III 來講反而是一種令人雀躍的表現成績,畢竟一直以來此系列除了那顆感光元件的尺寸令人激賞外,這個全幅入門的機身等級幾乎都僅僅被專業領域認為是「剛好夠用」的機身等級,能被初步認為已經可以勝任大部分的專業拍攝場合,這真的是令小編感到有點意外呢。

結論

戲稱為「5D Mark IIs」是很多人對於這部 Canon 全新全幅單眼的直接心得感想,看起來它似乎僅是與 7D 性能的結合之作,但說真的其實沒有實際使用過這部新世代機身的人可能真的很難體會到它之於帳面規格的強悍表現。在這次短暫的評測期間,個人體驗到了它在靜態攝影領域所帶來的超高創作彈性,讓你可以隨心所欲的拍攝你想拍的主題 -- 這不就是一部相機應該要具備的最佳表現嗎?雖說在畫素上並不能直接跟上對手的高規格表現,但這次 EOS 5D Mark III 所交出的高水準機身性能,使其擺脫以往性能不甚足夠的印象,一舉晉升準專業機種的位階。

強悍的高 ISO 表現也使其更使其在專業動態攝影領域鞏固了自己的地位,因為動態領域在一定錄影記錄格數的先天限制下,快門必須維持在一定的速度以上,也讓他們對於高感度表現的要求更是高不少。畢竟不是每個動態團隊都能擁有如同電影製片等級一般的專業燈光支援,5D Mark III 它具備的高感度畫質再加上機身針對錄影的各項貼心規格,想必也更能減低製片成本也讓創作的可能增加許多。但說到現實的價位上,一般消費者亦或是職業從業人員對於這部單眼的評價便開始出現許多分歧了 -- 這真的就是要看你如何去看待這次 5D Mark III 所帶來的改進是否對你有關鍵的幫助了。不過在 Canon 將持續以 5DII 做為次一階產品線的做法之下,其實不論是目前在價位上看起來超值的 5D Mark II 或者是性能表現直逼高階旗艦機種的 5D Mark III,似乎都可以滿足大部分消費者對於全幅單眼的需求才是。

簡單地說 Canon 為各位在新世代機種產品線準備的其實非常齊全,要極致的超高 ISO 與超高速對焦請直接向老大 EOS 1D X 洽詢,次一階的高感光格數其它規格也略遜一些,但各項規格則都受到許多旗艦機種下放規格的 5D Mark III -- 雖然不到完美但也已經趨近完整,至於對機身性能要求沒這麼高或是預算有限的消費者 5DII 也是一時之選。但說真的,一旦淺嘗了新世代的高性能表現,還有誰回得去的呢?也許這次 Canon 比想像中的還要有備而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