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Tablet P 評測


如果大家覺得翻開雜誌設計的 Sony Tablet S 還不夠特色,那麼設計更破格的同系機種 Tablet P 相信會合你胃口。和 Tablet S 同期發表的它,發售時程晚了有數個月,但換來的是將會直接推出 Wi-Fi + 3G 版本,當然說好了的 Tablet S Wi-Fi + 3G 版本也會同時推出囉!想知道 3G + Wi-Fi 版本將以 HK$4,888(約 NT$19,100)發售的 Tablet P 如何破格,其表現又是如何,當然要按繼續閱讀看評測啦。

機身設計與手感



機身設計(廣東話)


和 Tablet S 一樣,當初 Tablet P 的設計圖流出時,大家都不大相信 Sony 真的會把這種破格產品推出 -- 還是那句,現在大部分平板都是薄薄一片的嘛 -- Tablet S 的反摺式設計已經算是大衝擊,這次 Tablet P 只有更難想像:圓弧形的貝殼型設計加雙螢幕!在成為第一部非平板的 Honeycomb 裝置(這...我們實在不能稱為平板吧?)之餘,Tablet P 可是第一部國際版的雙螢幕 Android 裝置呢。規格上,Tablet P 運行一顆 NVIDIA Tegra 2 1GHz 雙核心處理器、1GB RAM、4GB 內置儲存,螢幕為兩片解像度各有 1024 x 480 的 TFT 螢幕,所以總解像度就是 1024 x 960。電池容量為 3080mAh,而圓桶型的設計就讓它顯得較厚,摺疊後厚度達 28mm。



機身設計(國語)


初次把 Tablet P 拿在手上,感受和手持 Tablet S 的時候一樣,雖然機身是頗輕,但卻沒有日系機種應有的嚴謹和紮實,就邊緣部分的造工和感覺,可以用粗糙來形容,因為只要我們用一般拿遊戲機的方法來握機,掌心會有很明顯被轉角頂到的感覺,而且邊緣不算齊整,甚至上下蓋之間會有一點高低差,如果作跨螢幕的滑動會有不適的感覺。週邊配置方面,上蓋的背面配置了一組 500 萬像素的主相機,正面則有一顆前置鏡頭;下蓋的配置較多,左邊有一顆揚聲器(可惜音量並不理想)、右邊配置音量鍵、充電插口、micro-USB 傳輸及電源鍵。Tablet P 的硬體按鍵手感較差,音量鍵比較難按,而電源鍵和機身整平,要大力按下才有反應。充電方面,Tablet P 的 micro-USB 並不支援充電功能,僅能作資料傳輸,所以大家就不用想行動電源方案了。



雙螢幕系統操作



雙螢幕操作(廣東話)


在第一次操作 Tablet P 時,就已經發現它在開機時並沒有經過解鎖介面進入主頁。這讓我們很滿意,因為這代表 Tablet P 預設是沒有解鎖介面(當然可以在設定中補回),也就是說我們在合蓋再開蓋時不需要解鎖,而合蓋時也理所當然地會自動關閉螢幕。不過要提的是為了讓轉軸不易變鬆,所以在開合時所需的力度比較大,而銀色磨砂面板實在有點滑手,所以千萬別嘗試單手合蓋,機子掉了我們可不負責喔(笑)。

由於 Tablet P 是雙螢幕摺疊式設計,所以我們其中一個最常用的使用方式,就是將裝置放在檯上,打開成筆記本電腦角度,將下螢幕當作觸控板使用,這時我們才發覺 Tablet P 的 P,並不只是指 Play,也是指其和 VAIO P 有共通之處呢。不過當我們需要點擊上螢幕時(例如開啟程式列表),卻發現裝置會在檯上打滑,看來要這樣使用,還是添一塊防滑膠比較好。



雙螢幕操作(國語)


觸控方面,我們手上這部 Tablet P 的觸控面板反應比較遲鈍,但其實是很敏感的 -- 我們戴著絲質手套測試,不論是 iPhone 4S 還是 HTC Sensation XE 都要比較用力才可以按到,但 Tablet P 卻可以如常使用;不過不論是平時還是戴著手套,Tablet P 不時會感應不到滑動的動作,甚至將之誤認為點擊。另外,有點失望的是面板採用塑膠,用點力按下去的話螢幕會出現波紋。

在談一定完美支援的內置 Apps 之前,我們先看看一些第三方程式的支援吧。對於第三方 Apps,Tablet P 可以讓使用者選擇只使用上螢幕或將程式擴展至雙螢幕操作,而在我們測試了數個常用的 Apps 後,發現並不是 Apps 都還可以支援到,部份會在擴展至雙螢幕時出現問題,但大部份 Apps 在單螢幕模式下都可正常運行。像較新的微博 HD,在雙螢幕模式下就有機會出現強制關閉的情況;遊戲方面在 Tegra Zone 可以找到的 Samurai II: Vengeance 沒有問題,但 Minisquadron! 在雙螢幕模式下卻沒有了觸控反應。



多媒體與內置 Apps



Apps 與多媒體(廣東話)


這部份我們先來看看搭配雙螢幕後比較有看頭的內置 Apps,畢竟並不是每個內置 Apps 都能充份發揮雙螢幕的威力 -- 好像 GMail 和 Market,前者不能像內置的電郵 App 一樣利用其中一個螢幕來顯示郵件內容,而 Market 甚至只能夠用到上螢幕來顯示。在支援雙螢幕的內置程式中,較簡單的就有像聯絡人般,上螢幕和下螢幕分別顯示列表和詳細資料。

此外值得一提的就有同時在 Tablet S 上內置的閱讀器。受惠於雙螢幕,一打開 App 就可以看到上下螢幕分別顯示近期加入的和正在閱讀的書藉;在點進閱讀介面後,裝置會自動轉為直向,更可以一次顯示兩頁資料,其親切程度比一般電子書有過之而無不及。另外,雖然沒有為雙螢幕優化,但內置的 Wi-Fi 檢查程式,還是在無故不能使用 Wi-Fi 上網時發揮到不小的用處。



Apps 與多媒體(國語)


作為 PlayStation 認證機種,我們當然有玩玩遊戲。不過內置遊戲和 Tablet S 一樣,只有 Crash Bandicoot 和 Pinball Heroes 兩款,按鍵方面方向鍵、主要按鍵和 Start / Select 都放在下螢幕,不過 L 和 R 系列按鍵就在上螢幕,要按到都有點難度;相對的,Pinball Heroes 雖然不能顯示全個彈珠台,不過玩上去就容易得多。另外 PS Store 軟件我們在香港還是不能使用。

多媒體 Apps 方面,Tablet P 不論是音樂、影片和圖片 Apps 都有非常不錯的表現。先說音樂播放器,除了有隨機的專輯封面外,在播放時只要讓系統對歌曲作簡單分析,就可以看到非常美觀的視覺效果;一般播放時上方會顯示專輯封面,下方則是播放控制。影片播放器雖然沒有視覺效果,但可以在播放時像看 DVD 一樣快速預覽影片的不同段落。其他方面基本和音樂播放器分別不大,兩者都可以經過 Throw 功能將檔案傳到支援 DLNA 功能的裝置播放。



720p 測試影片


至於圖片瀏覽器的功能就更強大了,在觀看圖片時,除了可以上螢幕看圖,下螢幕選圖外,當然也可以將圖片放大至雙螢幕觀看;不過重點是,在下螢幕我們可以選擇即時在地圖上顯示 Geo Tagging 的位置,另外當然也有支援上面提過的 Throw 功能。螢幕方面,Tablet P 的螢幕可視角不大,所以放在檯面的話就會明顯看到兩個螢幕顏色不同,而顏色方面就比較偏向淡藍色。

Tablet P 配備了一組 500 萬像素,使用 Exmor R for Mobile 感光原件的相機,但和 Tablet S 一樣不設任何補光裝置;影片拍攝則有 720p。拍照的軟件也有特色,上螢幕用作顯示已拍攝的相片,下螢幕則是取景器;不過整個軟件的反應就比較慢,拍照後的儲存時間偏長,不過拍出來的相片還不錯,在昏暗還景下拍的照片,放到電腦看都沒有明顯的雜訊。影片質素雖然不錯,不過對焦的能力偏低,不時出現迷焦狀況,不過影片質素和順暢度都屬中上級數。




效能與電力



Tablet P 使用的是可更換的 3080 mAh 電池,老實說在使用時間上會較其他平板失色,我們在大量上網的情況下,加上一次過下載日常用的 Apps 約 20 個,另外還有正常地使用社交網絡,一天下來約 10 小時就只剩 15% 電力,不過平板不是手機,即使沒電影響也不及手機吧(笑)。效能方面也是 Tablet P 的問題,一般使用當然順暢,不過要處理大量工作的話裝置就有點吃力,甚至我們一邊播放音樂一邊上網,在載入網頁時音樂還會變得有點斷斷續續的。



跑分方面,由於 Tablet P 使用的 NVIDIA Tegra 2 處理器是第一代,加上雙螢幕的因素,所以可以預期它的成績不會高到那裡;結果出來也正是如此,Quadrant 出來的分數只有 1,544 分,以 Tablet P 的配置來說分數實在是低了點,Linpack 浮點運算測試亦如是,30.992 / 57.792 Mflops 並沒有比主流的單核心手機好多少。圖像方面,Neocore 一如預期地不能運行(在 Tablet P 上甚至不能安裝),而 Nenamark 1 / 2 的分數分別有 41.4 / 19.1 fps,也只能說是一般;反而 Vellamo 網頁瀏覽測試的成績非常理想,達到 1,076 分,實際作網頁瀏覽的體驗也是十分良好。



總結



下手寫評測時,剛好測試了 Tablet P 一個星期,也驀然發現在測試期間對裝置的觀感在一天天的改變。我們得承認,Tablet P 並不能算美觀(甚至遮著 Sony 標誌的話會有點山寨味),軟件效能方面也不完美,不過誠如 iPad 2 廣告中所說,「我們會說,它只是個開始」。因為 Sony,「平板只是平板」的時代過去了,在 Tablet P 身上我們也看到 Microsoft 一度主打的流動裝置 MID(Mobile Internet Device)的影子,也明顯的看到雙螢幕帶來的可能性。來年 Sony Ericsson 將歸於 Sony,我們也開始期待到時會有怎樣的手機面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