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sung Galaxy Note 評測


還記得那部因為其 5 吋螢幕的巨大體積而被外間評價為一部定位不明的設備,最後落得個好壞參半收場的 Dell Streak 5 嗎?看來其突破和努力並不是毫無意義,因為事隔一年,在軟硬體都開始成熟的今天,Samsung 為我們帶來了大小相近的 Galaxy Note。不同於 Streak 5,它有著一個鮮明而獨特的定位 -- 全能的數碼筆記本。到底這個定位和達 HK$5,998(台灣售 NT$23,900)的定價,能否為 Galaxy Note 殺出一條血路?最大賣點的 S-Pen 表現又是如何?在大家看過主站評測後,也跳轉看看我們親自做的評測吧!

外觀與硬體



機身設計(廣東話)


相信不用我們說明,大家也會知道我們對 Galaxy Note 的第一印象是「大」 -- 而且絕對不是一般的大,拿在手上可以說是已經超出了手機的範疇,即使螢幕邊框夠薄,5.3 吋級數的大小都可以用拿平板的方法來拿了。幸好機器本身相對其面積有夠輕薄,只有不足 180g 的重量和 9.7mm 的厚度,讓機器拿在手上還算舒服。Galaxy Note 提供深藍色和白兩色選擇,黑色版本背蓋使用了凹紋設計,而白色則為亮面,這點和 Galaxy S II 一致;兩色版本也有推出和機身顏色一致的原裝保護蓋和一系列的原裝配件。



機身設計(國語)


機身左右側分別配置了音量和電源鍵,需要注意的是在按電源鍵鎖定螢幕的話,有機會因為拿法的關係誤按音量鍵;機頂和機底就分別有 3.5mm 和 micro-USB 插。裝置的背蓋材質和 Galaxy S II 一樣,屬於薄但是不易折斷的物料,不過其卡口頗多,在關閉時需要注意一下。蓋子下的電池為 2,500mAh,但除電此外機背還有不少的空位,而 SIM 卡和 microSD 就要拔下電池才可更換。最後要提的是,大部份情況下想單手大概都不可能了。

系統操作



系統操作(廣東話)


個人一直覺得比較可惜的,是 Galaxy Note 推出時只運行 Android 2.3.5,畢竟用到 5.3 吋 1,280 x 800 HD Super AMOLED 螢幕的它,在這方面已屬平板級數,如果可以像 Galaxy Tab 7.7 一樣在配備電話功能之餘,也運行 Honeycomb 的話真的有力成為不少人的 dream device。雖然 Galaxy Note 只在 Gingerbread 上加入了自家的 TouchWiz 介面,但我們在一輪操作下發現裝置還是傳承了像 Galaxy S II 的一些「特色」:即使手指在螢幕上滑動得再快,在放手後主頁換頁的速度還是只會是一個不變的數值,簡單點說,滑得快的話,放手後換頁速度就會突然減慢,滑得慢的話就會忽然變快,這其實會讓人有點不舒服。



系統操作(國語)


另一個問題是,根據 Samsung 人員的說法,因為 Galaxy Note 的螢幕解像度高,所以不能夠對頻密的動作及時反應,也就是如果我們在短時間內連續滑動多次,系統會忽略部份操作,甚至有時會將滑動誤認為點擊。原本我們覺得這應該只是 Samsung 主介面的問題,安裝其他主介面應該可以解決,但實際上即使安裝了 ADW Launcher 或 GO Launcher,結果還是一樣,只是沒原裝介面那麼嚴重。不過,TouchWiz 介面也非一無是處,像有內置一批可調整大小的 widget,和仿 Honeycomb 的全像式主頁編輯介面都是我們一直欣賞的功能。此外,Samsung Apps 內也開始出然不少本地化的獨家程式,這是其他品牌 Android 手機所沒有的 -- 這點除了 Nokia 外就只有 Samsung 能做到了。



S Pen



S Pen(廣東話)


我們認為 Galaxy Note 最大的賣點,並不是其 5.3 吋超大螢幕,而是在不知多少年月之後,我們終於再次在流動裝置上再次找到的內置觸控筆 S Pen。和 HTC Flyer 相比,Galaxy Note 的 S Pen 勝在可以內置之餘,也不需要用到電池,而且拿在手上也比較輕。如果想拿得更舒服的話,可以選購專用的 S Pen 筆套;這支使用 Wacom 技術的觸控筆,平時可以用來當一般觸控筆操作裝置,只是在螢幕外的觸控按鍵,就不會對 S Pen 起反應了 -- 要用到返回和目錄功能,就要用到筆上的按鍵再配合劃動的動作;這個有點難盲按的按鍵,也可以以按鍵雙擊螢幕開啟快速記事和按鍵點住螢幕來進行截圖,而截圖後也可以即時編輯圖片。

手機上主要有兩個以「S」為名的程式,分別是行事曆 S Planner 和記事本 S Memo。其實這個「S」並不一定代表會使用到 S Pen,在我們的理解,這個「S」應該更代表貼近真正記事本的風格。像 S Planner 並不一定要用 S Pen 才可以有最佳的操作效果,但只要點選介面右上角的箭頭一下,就可以見到十足記事本風格的頁籤。除此以外,其實 S Planner 和 Galaxy Tab 系列上的行事曆軟件分別並不大。



S Pen(國語)


來到最重點推銷,在每個地方發表時都會特意請專家來為賓客示範的 S Memo 功能,就真的是要用到 S Pen 才可以得到最佳效果了,因為 S Pen 具有壓力感應功能,可以依書寫力度調整筆跡的粗幼,閒時用來畫畫圖,又或者開會時用來做做筆記,配合 S Pen 感覺都是無話可說。當然,要用 S Pen 來畫畫還是有點難度,像我們就用拙劣的畫功來試了一下,只是畫一個人頭就得用上十多二十分鐘;而且看來 S Pen 還是需要一個較正的軟件,因為我們手上的測試機,落筆點和筆跡的位置大約向螢幕頂部編移了 2mm,要是需要作仔細的操作還是會受一定影響的。

另外在 S Memo 上,我們可以放心的把手墊在螢幕上用 S Pen 寫字,因為觸控的感應會以 S Pen 為優先;而透過目錄進入的手寫轉文字功能,雖然辨識率高,但遇上辨識錯誤的話,更正後並沒有把錯的字刪除,有點不便。



多媒體、相機與原生 Apps


來到多媒體的部份,就先來說其 5.3 吋 1,280 x 800 HD Super AMOLED 螢幕吧。和 Galaxy Nexus 一樣,這片螢幕採用了一般的 Super AMOLED,也就是子像素較疏的 PenTile 點陣。和 Galaxy Nexus 相比,由於螢幕尺吋較大所以顆粒感較重是一定的;不過因為一般看其大螢幕的距離會較遠,所以也沒有帶來很大的困擾,倒是在較大的觀看角度下有變色現象這點問題較大。

因應 Galaxy Note 的大螢幕,其音樂播放器經過了一番改造,只要不是在所有歌曲列表,把手機放橫都可以進入兩列式的介面,大大方便使用者尋找想聽的歌曲。更較我們欣賞的,是支援了資料夾檢視,這樣我們就不用怕聽音樂聽到一半會聽到鈴聲了。裝置的揚聲器音量算是足夠,但算不上好,因為我們將之調整到最大音量的話,聽一些較吵耳的歌就可以發現有破音。



測試影片


然後到相機方面,其實整個相機介面跟 Galaxy S II 的分別不大,不過這個可以讓使用者自定快捷鍵的介面還是讓我們感到非常方便滿意;對焦拍攝的速度理想,設定如 ISO、曝光補償和場景模式等都夠方便。其 800 萬像素相機的相片質素非常不錯,即使作 100% 放大也看到沒有很嚴重的細節流失,夜拍的雜訊也沒有太多,只是有一點油畫化而已。

Galaxy Note 除了重點的 S 系列程式外,也有一些值得一提的內置程式,好像「個人檔案」就像 Galaxy Tab 系列一樣加入了橫向時兩列式的介面,而瀏覽器就更因為其 1,280 x 800 解像度而得到絕佳的效果,加上可以獨立調整瀏覽時的螢幕亮度,更加顯得細心;不過在不少時後還是會轉到流動版,而使用 Dolphin 等第三方瀏覽器又沒有原生版本的流暢度,有點兩面不是人的感覺。




效能與電量


我們測試過那麼多 Android 手機,從來沒有一部可以讓我們放心地用上兩天,但來到 Galaxy Note 情況終於有所改變(雖然它並不能算是手機)-- 其 2,500mAh 電池,只要不是經常上網,都足夠讓我們撐個 12 小時以上,而電力還有一半!在待機狀態下的耗電也明顯比其他手機要慢,這讓我們在睡覺時可以放心的讓手機繼續同步資料而不需充電。



至於效能更不用說了,其配備 Exynos 1.4GHz 雙核心處理器,論效能絕對是然有流動處理器中數一數二的,我們在日常操作中幾乎完全沒有出現過遲緩的狀況,頂多就是在大網頁未載入完成時,快速捲動會有一點點頓而已。跑分的成績方面,Galaxy Note 在 Quadrant 輕易的得到超過 3,000 分,而 Linpack 的 Single thread 和 Multi thread 分別就有 59.372 / 87.756 Mflops。圖像測試方面,因應其螢幕解像度較高,所以 Neocore 51.8 fps、Nenamark 1 及 Nenamark 2 分別 56.7 / 33.2 fps 結果也是可以預期的。倒是在 Vellamo 瀏覽器測試中只得 698 分有點意外 -- 明明瀏覽器很流暢的啊。



總結



測試 Galaxy Note 的時間其實不少,但我們在很清楚的感受到其強大和高效能之餘,實在沒能找到很大的驚喜,畢竟整個 Galaxy 系列幾乎都是用一樣的介面,所以在操作感上難免會相似。S Pen 是好,也讓我們尋回了不少「那些年」的 PDA 日子,但始終也不能單透過點擊完成所有操作。唯一教我們擊節的,是其強橫的電量,但這很大程度上都是靠其巨大機身吧。不論如何,Galaxy Note 的強橫無可置疑,我們也絕對承認他是現今最強的流動裝置之一,只是在突破性上,除了 S Pen 還是差了那麼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