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本大海嘯看唇亡齒寒的全球性產業鍊


在這波日本大海嘯,首當其衝的東日本,是整個日本產業的重要命脈,包括許多重工、原物料以及半導體產業都設廠於此,而這些工廠如今已經在大水與地震的侵襲下,淹沒在惡水之中。包括Canon(鏡頭工廠)、Epson、Honda、Nikon(D3與底片F6等高階機工廠)、Fujitsu、Panasonic、Sony、Toshiba、Toyota、Renesis(包含前NEC電子)等至少21家知名大企業受到這次海嘯的衝擊,更有許多原物料提煉廠設於日本東海岸。

而此時,卻已經有些人正開始算計所謂的轉單效應,揣測在日本這波重創期間,一些廠商會否把零組件訂單轉到台系廠商,甚至日本半導體廠商會否委託台灣廠商代工,以因應這突如其來的災變。不過這種想法是不切實際的,現在的產業已經走向全球化的精密分工,是牽一髮動全身,無論是台灣、日本、韓國、北美甚至以色列等地,只要一個地方產業因為天災人禍停擺,後續都是會影響整體產業的。


即便相關硬體廠商由於日本產業無法供貨願意轉單,那也要看台灣廠商有無相關的製造能力,尤其日本的電子產業發展歷史悠久,又是跟著許多國際知名品牌一同成長,也培育出許多獨步全球的技術,例如鋰電池產業如Panasonic與Sony、高品質小尺寸LCD如Sharp、Sony、Epson、車用電子組件如Renesis、Epson,石英微機電產品如Epson等,都是不易被取代的。

雖然Toshiba的主要晶圓廠並未受到嚴重的衝擊,但是日本主要的原物料提煉廠幾乎都設置在東部,最重要的矽晶亦然,而東芝也是全球前二大的NAND Flash供應商,與三星在伯仲之間,而日本亦是全球NAND Flash出貨第一大國,佔全球NAND超過40%以上,例如這次iPad 2即是選用東芝的NAND Flash。然而台灣在高階NAND Flash還難以與日韓技術抗衡,若以轉單,也是三星會得到優先權。

也就是說,某些特定的產品即便想在市場挑選其他替代品,也不易挑到相同等級與品質的產品,而台灣電子產業雖然興盛,卻處於不上不下的情形,在主流市場的產品供應不成問題,但在高端技術的發展卻仍與日本有些距離。不過這不能說台灣技術不佳,而是受制於專利、技術發展方針與重心市場的不同,造就現在的局面。高端的技術訂單不易拿到,而其他中低端技術還要面臨韓國與大陸的競爭,瓜分到最後也不見得佔到便宜。

日本這次除了受災的生產工廠以外,能源短缺造成的後續影響也會很快的反應到市場,尤其核能電廠以及發電設施受創,民生以及工業用電勢必也會有重大的影響,而工廠在不知何時才能真正恢復正常供電之前,也不可能貿然大量生產零組件;另外,交通方面的受創,也會影響原物料、組件以及成品的輸送,這方面的傷害還未知需要多少時間才能恢復。

不過日本原物料組件因為海嘯的影響並不會快速的反應到市場上,舉例來說,甫發表的iPad 2其實在今年1月份就陸續開始出貨,而生產的時間也還在此之前,也就是從原物料、組裝到出貨,至少都要有3個月到半年的時間,也就是即便零組件以及元物料短缺造成產品生產空窗,整個後續效應多半也要近半年的時間才會浮現。

在這個時間點,其實列為奢侈品的這些3C玩意兒何時能夠恢復供應已經沒有那麼重要,希望日本能夠快速走出這次海嘯的影響,重新振作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