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款買得到的Android 3.0平板:Motorola Xoom測試(上)

[撰文:書嫚特]

當我們正式開始測試這款Motorola XOOM平板電腦時,突然有感而發...這將是Android大軍﹝繼智慧型手機之後﹞推出得以抗衡iPad產品的第一步。Motorola與Google間的密切合作:採用其最先進、專 為平板電腦量身打造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也就是代號HoneycombAndroid 3.0,以讓前述的推測即將變成事實。

也許XOOM是否真能成為平板電腦潛在購買者心目中理想的產品,還值得商榷,但光是由前WebOS的幕後推手Matias Duarte全新打造的特製軟體(作業系統),以及令人咋舌的硬體規格:雙核心的1GHz NVIDIA Tegra 2 處理器、1GB DDR2記憶體、32GB儲存、10.1吋 / 16:10 / 1280 x 800電容式觸控面版、3G / 3.5G的連網能力(測試的樣機是Verizon版)、前後視訊鏡頭、HD視訊錄製/播放能力,以及一脫拉庫的無線傳輸功能。

無疑地,XOOM光在硬體規格上已經技壓競爭者,Motorola更為未來可能的技術演進預留了前瞻性的考量,其一就是可銜接紅色巨人(Verizon)的4G LTE網路。相對的,羊毛出在羊身上,XOOM不綁約的牌價高達美金799(約台幣23,810),然而注入Google Android 3.0系統的XOOM,對平板電腦而言可能是下一個重大的革新。是時候了嗎?轉跳後且看癮科科全方位的深入測試,就瞭!

硬體部分



XOOM是款有型的平板電腦,即使是驚鴻一瞥也讓人感到似曾相識。但也許是先天機構上的限制導致平板電腦能做的變化很少(或者Motorola根本沒花力氣去再設計),XOOM看起來活像是一個較大、更具殺傷力的iPad 婊弟 遠親。機身的背面基本上很相似,採用髮絲紋處理的金屬材質(然而Verizon的版本卻塗上另一種易沾指紋的消光黑),更別說機身的四個導角以及正面根本是和iPad一個模子刻出來似的。所以總的來說XOOM的外觀不錯看,若就工業設計的角度來審視,並沒有什麼令人驚奇的原創設計出現,但我們並不覺得不妥。

長寬各為9.8與6.6英吋,約厚半英吋(約24.9 x 16.8 x 1.27 cm),整個平板電腦不算厚重(雖然以直立 - Portrait模式拿著時稍嫌不靈巧)。整機1.6磅(約726公克)的重量不至於殘害你手臂的肌肉 - 除非你偏要單手以立射姿勢拿個2小時。

XOOM無疑的是要更常以橫向顯示(Landscape)模式被使用,當然他也支援直立的顯示模式。如果用橫向模式拿著它,會發現前方的視訊鏡頭就安置在螢幕上側,Motorola和Verizon的商標中間,機身左側有兩個音量大小調整鍵;機身上緣具備LTE SIM卡與MicroSD記憶卡插槽(稍後會詳細說明)。

機身下緣則具備micro USB與mini HDMI接頭,以及另一個擴充端子。Motorola罕見地將電源 / 休眠按鈕設計在機身背面的相機鏡頭 / LED閃燈模組旁,中間被立體音喇叭單體隔開。我們對左側的音量調整鍵和背面的電源 / 休眠鍵有不少抱怨,首先是音量調整鍵,也許是因為被安置在刻意設計的機殼凹槽內,我們發現一般人應該很難找到它們且按鍵的觸感也不佳。電源 / 休眠鍵則更糟,我們對於它和其他元件放在一起的配置沒特別意見,相對地它的觸感卻和音量鍵一樣糟,更別說有時候按下後還會卡在機殼裡面,所以原本是只想讓XOOM進入休眠模式,搞到最後變成整台關機......。

希望這又是測試樣機才有的罕見問題,否則這種設計組裝的品質令人不敢領教。


內裝、螢幕、音質與電池續航力

正如我們開場時所說的,XOOM的內裝只能說強而已...相對的它的效能表現更是猛。雖然偶爾在與PC間傳檔或於數個應用程式間切換時會感到延遲,否則整體而言我們的確被他的威力所懾服,特別是在用過內建的瀏覽器和幾個隨機安裝的遊戲後。整個使用者介面與觸控面板搭配的反應速度有如最佳狀況下的iPad。

除了Tegra 2、1GB的記憶體以及32GB的儲存空間,這台平板亦具備IEEE 802.11 a/b/g/n等WiFi (走2.4GHz或5GHz頻段)、藍牙 2.1 + EDR、Verizon的EV-DO Rev. A等連接能力,更內建GPS、光感應器、加速感應器、陀螺儀以及氣壓計。前面也提過此款平板電腦可(無痛?)升級至Verizon下一代的LTE網路,這意味著不管是由Verizon或Motorola提供消費者一個內建硬體的升級,可能是回到當初購買的商店或Motorola的服務站之類的進行安裝(至少Motorola的聯繫窗口是這樣告訴我們的)。

另一個詭異的地方是這台平板電腦也具備一個micro SD插槽,但不管怎麼試也沒有辦法正常啟用,經過Motorola澄清表示,這部份的硬體還要等Google端針對作業系統部分再提供升級。很普隆共吧?什麼叫你買的平板電腦有MicroSD插槽但卻沒辦法再擴充,只能先用內建的32GB......(看來主因是怕短期間內就被奪root權,乾脆disable先吧

音質方面,XOOM在中等音量時由內建喇叭所輸出的音質還算可接受,但如果把音量調到最大,就會產生很刺耳的失真,即使像是新郵件通知那種簡單的旋律都聽的出來怪怪的。有幾次我們不得不手動把音量盡可能地調小聲,因為光聽從喇叭發出來接近的哀號的音質就覺得音波好像快把喇叭的單體給震壞了。看來Motorola雖然過去以音質輸出聞名,但在XOOM上面還有改進的空間。(難道平板的喇叭也要Run?)

XOOM的電池續航力表現出奇地好,可以算是我們測試過的平板電腦中名列前矛的(請見下表比較)。以65%背光亮度循環播放測試影片,我們測得約8個半小時的使用時間(精確的說是8個小時又20分)。Motorola聲稱可達10個小時的使用時間,看來似乎還有段落差。測試的過程中XOOM上面還有幾個背景程式執行著,WiFi和3G/3.5G也保持連線。所以可以推測如果將XOOM切換至飛行模式或更低的背光亮度,電力應該可以更久些。



Battery Life

Motorola Xoom

8:20

Dell Streak 7

3:26

Archos 101

7:20

Samsung Galaxy Tab

6:09

Apple iPad

9:33




相機部份



對於位在XOOM背面、具備LED閃燈的500萬畫素相機模組我們沒有什麼疑慮,只是在這種大小的平板裝置上應該很少有機會整台拿起來當相機拍照。你可以想像出去玩的時候手裡拿著10.1吋的XOOM 到處取景的畫面會是怎樣。除了看起來很蠢以外,應該也不好拍吧?另一個問題則是螢幕的反光應該會很嚴重,特別在強烈的戶外日光下肯定是一大挑戰。我們真的試過,有時候根本看不清楚取景的畫面以至於無法拍照。

而照片品質呢?XOOM內建的這個相機模組的成像品質幾乎和我們先前報導過的Atrix 4G一樣好,但在Honeycomb版Android內的相機介面可說比Android 2.2版的好上一百萬倍,用起來更得心應手。總之,因為拿來拍照時整個裝置大片也不好握,所以真的不建議拿XOOM來當相機使用。

錄影畫質出乎意料的好,能以720p的HD格式錄製並用1:1真實像素的螢幕當關景窗錄製更是完美。但我們測試過程中遇過幾次莫名奇妙地錄影作業發生斷續不順暢或甚至突然被中斷的情況,而這些缺失也被真實反映在錄製好的視訊內。XOOM內建的 Movie Studio 軟體很容易上手,雖然功能還稱不上完美,但Google能把這套件隨機安裝事件好事(後面軟體測試部份會再更詳細報導)。

至於機身前方的視訊鏡頭,你應該也料到不會有什麼特異功能。通常使用者不會拿前方的視訊鏡頭來拍沙龍照之類的照片,但拿它來當鏡子-整理頭髮用或視訊聊天是足夠的,光擁有前方視訊鏡頭就已經是很酷的配備。


軟體部份



雖然XOOM的硬體規格值得讚許,但這還不能算是全面的測試報導。其實真正值得關注的部份在於Android作業系統-也就是專為平板電腦所設計的下一代、代號Honeycomb(蜂巢)的作業系統。Android 3.0機乎在每個地方都以平板電腦的角度重新設計了使用者介面,有些更可發現明顯的改變。就如同我們先前披露過的消息:使用者介面設計界的大師Matias Duarte約半年前離開了Palm並且加入Google,看來他馬上使出渾身解數為Android重新注入新的介面並開啟人機互動新的可能性。

整個Honeycomb的介面看起來似乎是由一個人獨自操刀,但我們其實知道這需要一個團隊才能達成(關於這部分我們在 CES 2011上專訪過Matias)。和先前的版本比較更可明確發現,這背後肯定有人先確立新作業系統的精隨並且徹底執行理念。光從視覺的角度來看,Android 3.0比起先前的Android更加強了視覺上一致性,但不僅止於表面上的妝點。許多前版作業系統內交代不清或難以理解的功能要不是被去除就是全盤性的重新設計,讓人重新感受到它所帶來的易用與親和性,而不是一昧的簡化。

經由新的Android 3.0界面,我們很容易聯想到電影TRON (創:光速戰記)的視覺效果:具備光暈、略為迷焦的霓虹燈效果以及分明的科技感線條。當你在主畫面間切換不同頁面時,會用藍色調的輪廓顯示上一個畫面的殘影。當你拖曳新的捷徑 / 物件到主畫面時,系統會顯示出引導的格線讓你知道拖曳的物件將落在哪個位置。同樣的效果也套用在應用程式清單上,你可以預見前一個 / 下一個捷徑的輪廓以藍色線條的光暈呈現。這些效果看來很科技、很未來感,但卻又不失人性,可說集合Windows Mobile 7低調的消光風格,以及WebOS與iOS的寫實主義於一身。不論是整體的視覺或拖曳小工具到不同頁面甚至是自訂桌布,每項功能幾乎都是重新定義且可執行的。


比起Apple截至目前為止操作邏輯始終一致的iOS,Android仍然存在多變性的操作思維以致於對初次使用者而言仍存在某種程度必要的學習過程,即使Honeycomb已經針對此點盡可能地簡化,但還不算是100%完美。某些Android一貫的風格還是存在著,例如多個可以捲動的主畫面,並且可以新增各種不同的應用程式捷徑、資料夾、小工具至主畫面上。不過Honeycomb突破了其他行動裝置作業系統的慣例,首次將系統狀態列加入螢幕的底部,並且在狀態列的左側加入三個在任何畫面都會顯示的捷徑。

沒錯,觸控手機上常見的硬體快速鍵不見了,Android 3.0直接用軟體圖形介面取代熟悉的主畫面 / 上一頁切換按鈕,並加入幾個新的特色。除了左側的兩個主畫面 / 上一頁捷徑外,Honeycomb系統列上還具備一個顯示多工作業狀態的捷徑,按下後會在螢幕左側顯示出最近使用過的應用程式及其畫面縮圖的清單。上一頁的捷徑有時會兼具隱藏 / 顯示鍵盤的功能。

如果你的應用程式預設支援手機版Android程式清單的快速鍵(長按Home鍵),那麼在Honeycomb系統列上也會額外出現。主畫面的捷徑可以帶你回到主畫面,但重複按它卻沒辦法帶你到應用程式捷徑的頁面,因為Honeycomb在螢幕的右上方新增了一個名為Apps的捷徑讓你啟動應用程式捷徑。你可能覺得乍聽起來好像更便利,實際上這也意味著你得套用兩個步驟才能啟動應用程式,因為你得先切換到主畫面才可能執行其他應用程式。我們無法理解位什麼Apps的捷徑不要和其他三個系統列左下方的捷徑安置在一塊,不過實際操作下來已經證明這種操作邏輯並不是最佳效率的設計。

系統列的右側則具備電池狀態圖示、系統時間以及彈出式提示視窗。坦白說整個系統列給人的感覺很像Windows,當你收到email或Twitter時會在螢幕右下方彈出提示訊息,不過提示的視窗很快就會淡出。點擊系統列的右側你可以開啟電池 / 系統時間的設定清單,同時也可針對彈出式的提示訊息進行自訂(不過好像沒有清除全部提示訊息的選項)。

設定清單內也可針對螢幕亮度與無線網路進行調整、還可鎖住螢幕自動旋轉的功能,甚至是要切換到完整的系統設定頁面。這些都是新版Android便利的設計,但嚴格來說Honeycomb並不是一個全新的作業系統,但整體來說桌面的使用體驗還算不錯。更多軟體面的測試我們將在下集繼續報導。(つづ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