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依賴你的個人定位裝置?從PND到LBS還有多少可能實現的夢?

(注:本文圖片來自癮科技過去曾出現過的文章,一切都是隨看即選,只是為了不讓全文都是文字)


源自於軍用GPS應用的個人導航裝置(PND、Personal Navigation Device)不斷的演進,型態也越來越不僅只在特定的應用,從整合在汽車中控音響的車機、掌上型的可攜導航裝置,結合智慧手機的導航,甚至樂活當道,針對戶外運動、包括慢跑、單車、登山的特殊應用,又像是相機結合GPS的資訊服務等等,可以說原本定位在導航用途的PND,隨著需求與應用不斷增加,也不僅限於導航的用途了。

個人導航裝置的盛行,又發展出另一種應用模式: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不同於導航,LBS重視的是提供所在地域的相關情報,結合地圖以及各式資訊,例如景點、商店訊息、大眾交通工具搭乘等等,告訴你怎麼走並不是重點,而是告訴你附近有哪些地方可以去;當然,LBS還是可以結合導航的服務,不過因為主要提供的地點是身邊可以輕鬆走到的地方,意義就比較不明顯。


隨著可以用以輔助定位的方式變多,定位的方式已經不僅只是由GPS擔當全部,當然,談到較精確的定位,GPS目前還是主角;為了彌補GPS在都會叢林、隧道等信號難以滲透的地方,AGPS的概念也隨之而生,透過公設的Wi-Fi基地台或是電信基地台,提供輔助導航裝置定位的信號,甚至可以獨立使用,不過精準度當然就沒辦法那麼準確,但是AGPS提供了另一種簡易定位的方式,尤其對智慧手機的延伸應用幫助相當的大。

另一方面,即便手機與Wi-Fi信號能夠深入許多GPS到不了的地方,但是仍有極限,例如立體路面以及長隧道的判斷,這些都不是光靠這些無線定位就能精確判斷的,所以各式感測器的導入,就成為新一代個人定位裝置的必備硬體。包括測量速度的加速度計、傾斜角度的陀螺儀、還有氣壓計等等,三者相互輔助,讓定位更為精確。

感測器提供速度、方向與高度的偵測

例如在立體路面,這些感測器可以用來偵測車輛的上下坡情形,甚至只要有準確的高度資料,還可以推算出車輛所在是第幾層,避免指引錯誤的方位。又像是車輛在長距離、甚至有交叉路的隧道中,無法精確的提供定位,藉由感測器蒐集車速、轉向等資訊,能夠推算出大致上的行進方向,像是某些路段一出隧道就需面對岔路,也不至於因為定位錯亂提供錯誤的路線資訊。

而新一代的定位應用已經跨越導航,而創造另一種以"個人"為中心的定位訊息服務作為核心價值的LBS,但目前的LBS還是偏向提供如街道、商店服務等等,至於更進一步的LBS還有更多的應用,包括結合廣告,提供更詳細的位置資訊,甚至要能提供室內的訊息。


LBS帶給個人定位更多以人為中心的資訊

結合廣告的LBS,原本是預期會被Google Map的導航採用,除了提供使用者所在地的餐廳訊息,還能一併顯示附近廣告客戶的相關廣告,重點在於搭配定位,可更精確的顯示相關的關鍵廣告,例如使用者選擇"速食"資訊,系統出現的廣告會是附近最近的一家速食餐廳優惠,而不是位在數公里外的另一家餐廳廣告。

更詳細的位置資訊與室內訊息的部份,例如身處多層樓的百貨,LBS不僅告訴使用者目前所在的百貨公司,更進一步,要能告訴使用者身在幾樓、而這層樓有哪些攤位以及樓層的配置,當接近商品,在透過攝影機、NFC等方式掃描商品,獲得更多的商品訊息,甚至可以結合網路詢價系統,比較附近的商店價格,並且提供參考資訊。


智慧手機是個人定位的主角

不過要達成這些個人定位應用,所需要的硬體也越來越多,除了定位用的GPS,包括Wi-Fi、3G、各式感測器、攝影鏡頭等等都要要成為其中的一部分,不過幸好目前手持裝置的發展,已經越來越貼近完整的個人定位裝置所需,有猜到嗎?其實就是日益普及的智慧手機。而且結合網際網路的個人定位訊息還有一項優勢,只要內容服務廠商不斷的更新,就能獲得最新的圖資相關訊息,這是過去封閉單機PND所無法提供的即時性。

現在的智慧手機幾乎完整的滿足個人定位的所需,不過硬體其實還是容易解決的,重點還是與軟體的搭配,要如何讓個人定位發揮最大的價值,還要把各個不同的應用整合,從地圖、廣告資訊、商場資料、產品搜尋等等,統統整合成一套更直覺性的個人定位軟體,讓使用者只要進入一套軟體就能搞定所有需求,不需要在許多軟體之間不斷切換獲取資訊。但這顯然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牽涉到整合,就會牽涉到利益,除非有個強而有力的領導,而訊息供應者也願意把這些相關的訊息提供給它們,就像是蘋果或是Google這樣的廠商,或是由官方單位統籌,否則多頭馬車的情況下,誰都想出頭當老大,要能夠完美的體驗個人定位的極致就更困難。不過在還沒完美整合的現在,許多的服務還是可以透過各種智慧手機上的軟體補足,沒有辦法全套,至少也還能體驗個半套的先進個人定位服務生活,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