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gic Trackpad 簡評


Magic Trackpad 經歷了開箱拆機軟體更新後,最重要的評測結果,也在上週末出爐;這東西本質上就是把 MacBooks 上面的玻璃多點觸控板拆下來,點一下放大墨水,送到現實扭曲力場加工一下,完成!天呀!咩居可觸控板捏!(誤)

玩笑話放一邊,回到今天的重點,評測的部份;是說,蘋果近年(打從 iPhone 問世以後)來猛起來要讓人機間的互動,能少幾顆按鍵就少,Mac 電腦也難逃這樣的安排,從 MBs 上面的玻璃多點觸控板,到拿掉萬年小頭頭的 Magic Mouse,這下又多了個 Magic Trackpad,除了潮度增加以外,實際的使用上,這產品真有其必要嗎?跳轉後讓小編娓娓道來吧!

硬體設計



這部份,其實沒啥好說的,扣掉跟 MBs 一樣的觸控板,上上下下的設計,其實就是承襲蘋果家的藍牙鍵盤,側面看上去,幾乎如出一轍,就是上面蓋的東西不一樣,大小當然是有差;同樣是採用表面滑溜溜的的鋁殼,屁屁由開關 / 藍牙搜尋、電池所在的小圓軸撐起,底部、圓軸下方,一樣是有橡膠墊;觸控板的部份,就是跟新版的 MB / MBP 一樣,然後整片觸控板本身也是個可以按壓的大按鍵,組裝也是一如往常的扎實、堅固,外觀設計方面,喜歡的人相信還是會一見鍾情。

大小方面,一如先前所說,比筆電上面觸控板要大的多,觸控板扣掉上面的鋁框,長 / 寬各為 13.1 / 13 公分,可惜廣大的空間,卻沒有對實際使用帶來太多的好處,有時候還覺得有點太大了;觸控板本身的靈敏度跟反應速度,則都跟筆電上一樣,不差,不過前述面積過大的問題,則是會讓有些比較複雜的手勢輸入(一如雙指放大縮小),一開始使用起來並沒有很順,有時候還會『迷路』,對於原先 MB / MBP 上面玻璃觸控板用爽爽的朋友,可能需要小小適應一下。

隨機同樣附贈有電池(非充電電池),跟電腦的連接是靠藍牙(2.1),在大部分 OS 底下的連接都是相當快速;在 Mac OS X 底下支援到四指觸控輸入,不過實際測試,其實可以追到至少十根手指(以 Better Touch Tool 測試),而在 Windows 環境下(以 Boot Camp 在 Mac 電腦上執行或一般 PC 電腦),僅支援到『部份的』雙指多點觸控指令,細節可以參考官方資料


設定軟體

軟體方面,如果有用過新版 MB / MBP 的朋友,應該是再熟悉不過了,直接在偏好設定的滑鼠設定中,點選自己最習慣的操作設定即可,一如先前文章所提,這次則是增加了三指移動視窗、物件(必須先把三指快速圖片、檔案瀏覽換掉)的這個新手勢,可惜蘋果沒給比如說配合其他鍵盤按鍵來切其它三指手勢的設定選項。

其他一到四指等手勢,都跟之前一模一樣就是;然後主站再度對 Magic Trackpad 的大面積怨念一下,大是大,但是對於使用的靈活度、速度上面,卻是減分的,除非未來蘋果打算新增近似繪圖板的功能,不然這大玻璃觸控板,確實是有點大而無當。

Magic Trackpad,是魔術還是騙術?



對於主站編輯或者還是比較偏好滑鼠的朋友來說,扣掉使用者習慣、攜帶性(還有上述需要適應的面積過大問題)等因素,純粹就 Magic Trackpad 的使用來說,其實還是相當的理想;但回過頭來看,這東西倒底還是比較適合不喜歡養老鼠的桌機使用者,說不定未來老賈哪天開竅,會開放 API 讓軟硬體裝置的開發者為 Magic Trackpad 來設計手寫 / 繪圖軟體、硬體;不過 Mac OS 觸控板的手寫中文輸入功能,在偏好設定 / Language & Text / Input Sources / Trackpad Handwriting 底下可以開啟,好不好寫就看個人習慣了好香腸,不用嗎?

而除了一般的電腦作業使用,主站編輯認為 Magic Trackpad 可以用來當作多媒體功能的操作介面,特別是配合自家 HTPC(也就是 Mac mini)使用時,其實還蠻好用的,唯一的小缺點,是說他的大小還是有點尷尬,所以也不能算是很完美;至於 Windows 環境下的使用,一如剛剛所說,是相當有限制的。(當然網路上據說有解放神秘功能的方法,這點有請讀者補充囉!)

結論



Magic Trackpad 其實沒啥『咩居可』的地方,Wacom 早就有類似的東西了,品質也是沒話說;但對於想要放掉那隻滑鼠來使用桌機的男孩、女孩(特別是 Mac 電腦用戶),這東西應該會是個不錯的選擇;只是兩張小朋友多一點的售價,對大部分人沒有絕對『滑鼠、觸控板,dochi!』這樣困擾的朋友來說(即便是 Mac 使用者),可能拿來買隻好一點的滑鼠,還更划算一點。